首頁/ 歷史/ 正文

為周朝興起奠基,周文王之外,另有三人功不可沒

周朝分西周與東周,享國791年。在歷史上,周朝對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一個既舉足輕重又精彩紛呈的重要王朝。那麼,周朝是如何興起的呢?

為周朝興起奠基,周文王之外,另有三人功不可沒

許多人以為,周朝的興起主要是周文王的功勞。

的確,周文王姬昌對周朝興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在位五十年,十分注意韜光養晦。一方面,姬昌禮賢下士,求才若渴,吸引了姜子牙、伯夷、叔齊、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一大批人才為周所用;另一方面,姬昌一心一意發展生產、施行仁義,在諸侯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直到晚年,姬昌才正式稱王,與商朝決裂,出兵征服了犬戎、密須,擊敗了耆、邗、崇國等商王朝的屬國,並把國都由岐遷到豐(今陝西省長安縣灃水西岸),不僅令周獲得了關中平原大片豐饒的土地,也對商王都形成鉗形包圍之勢,為後來周武王滅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如果說周朝的興起都是周文王的功勞,則難免有失偏頗。因為在周文王姬昌之前,周經歷了棄、不密、鞠、公劉、慶節、皇僕、差弗、毀隃、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古公亶父、季歷,共十四代,這些人也曾為周的興起作出十分重要的貢獻,尤其是棄、公劉和古公亶父這三位都非常有作為,也是周興起的主要奠基人。

為周朝興起奠基,周文王之外,另有三人功不可沒

1、棄

棄,就是周始祖后稷。后稷的母親叫姜原,是帝嚳的正妃。據說姜原有次來到郊野,見到一個巨人腳印,心生愛慕,一腳踩下,從此便懷孕了。十月之後,姜原生下一個男孩。姜原起先以為,這個孩子不吉利,想把他丟棄。神奇的是,她把孩子丟到窄巷裡,牛馬都從孩子的身邊繞道而過,不敢踩他;她把孩子丟到冰冷的溝渠裡,竟有飛鳥主動飛過來用羽翼覆蓋孩子的身體,為孩子保暖。姜原看到這些神奇的現象,終於回心轉意,決定把孩子撫養長大,並給孩子取名為“棄”。

棄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並表現出出眾的才能。他喜歡種植麻、豆之類的莊稼,種出來的麻、豆都長得很茂盛;他還透過仔細觀察,發現不同的土地適宜種不同的莊稼。

因為棄善於種莊稼,堯帝就舉薦他擔任農師官,教民眾種植莊稼。在擔任農師官期間,棄做出了很大成績,讓天下人都得到了好處。到舜帝時,於是就把棄封在邰,以官為號,稱后稷,另外以姬為姓。

棄雖然極有可能是姜原與郊野巨人的私生子,但因為他能夠從小立志,善於觀察,有研究精神,透過教導民眾種莊稼,既為黎民百姓作出了貢獻,也實現了自我價值,並獲得了封地邰,為周的興起奠定了最原始的基礎。

為周朝興起奠基,周文王之外,另有三人功不可沒

2、公劉

在周朝興起的歷史上,公劉是棄之後,第二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公劉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有以下三方面的貢獻:

一、公劉為周的興起積累了“第一桶金”。后稷死後,不窋繼位。不窋晚年,夏后氏政治衰敗,廢棄農師,不再務農,不窋因此失了官職,流浪到戎狄地區。也就是說,到公劉之世,周人已經被迫在戎狄地區生活有三代之久,但公劉一方面能夠繼承併發揚光大后稷的農業技術,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另一方面能帶領民眾從漆水、沮水渡過渭水伐取木材,掠奪資源、擴張領地,使周的經濟、人口都有了很大發展,為周的興起積累了第一桶金。

二、公劉建立了自己的部族武裝。隨著周人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多,公劉讓部落成員分成三班輪流服兵役,史稱“其軍三單”,過著亦兵亦農的生活。

三、公劉率眾遷到豳這個地方。公劉遷豳是周族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為周人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

槍桿子裡出政權,公劉不僅讓周民眾的生活好了起來,讓很多人遷來歸附他,還率眾遷到豳,建立了周人自己的武裝,為周的興起進一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

為周朝興起奠基,周文王之外,另有三人功不可沒

3、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是周興起的第三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史記》說,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普施仁義,國人都愛戴他。也就是說,公劉之後八代,極有可能沒有積累德行,普施仁義,無所作為,因此國人也可能都不怎麼愛戴他們,周的興起,遇到了極大的挫折,直到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大業,積累德行,普施仁義,國人這才又都愛戴他。

那麼古公是如何實行德行、仁義的呢?

上文提到,公劉之世,周人已遷到豳,但當時的周人,實際上還沒有完全脫離戎狄。到古公亶父時代,戎狄的薰育族前來侵擾,想要奪取民眾的財物。古公亶父為了減少戰爭傷亡,就主動把財物送給戎狄的薰育族。不久,薰育族又來侵擾,想要奪取周人的土地和人口。周人都很憤怒,想奮起反擊。

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想讓他給大家謀利益。現在戎狄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著我或跟著他們,有什麼區別呢?民眾為了我的緣故去打仗,我犧牲人家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我實在不忍心這樣幹。”於是帶領自己的家眾離開豳地,渡過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腳下居住。

豳邑人深感古公的德行和仁義,全都扶老攜幼跟著古公來到岐下。臨近部落的人聽說古公的德行和仁愛,也有很多遷徙到岐山腳下歸從古公。

如此一來,周部族反而因禍得福,比之前更加壯大。古公於是廢除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來辦理各種事務。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古公有德行,講仁義,是其得民心的根本。而古公帶領部族從戎狄地區遷徙到岐山腳下,移風易俗,營造城郭讓民眾分成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來辦理各種事務,實際上就形成了國家的雛形。這樣的管理模式,顯然比原始部落更加進步,更加高效,為周的興起並最終取代商殷朝奠定了重要制度的基礎。

總之,在周朝興起的過程中,棄、公劉、古公與姬昌一樣,都在各自的歷史時期,擔負著各自的歷史責任,對周的興起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周武王在牧野之戰打敗商紂王,滅掉商朝,建立周朝,實際上是站在棄、公劉、古公和姬昌等先人的肩膀上而取得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