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古人對生死的樸素思想有哪些

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在八十五歲即將去世前寫下了絕筆詩《示兒》,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也就是說自己原本知道去世後就什麼都沒了,可是依然會有執念悲傷,希望後人能夠讓自己知道所向往的訊息。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古人對生死的樸素思想有哪些

當然陸游去世以後也沒有等到“王師北定中原日”的那一天,不過我們卻能夠從這首詩中,發現古人對待生死的樸素思想,人哪怕是在去世以後,依然可以感知世上的事物,所以人們不止會在逝者的墓前“告乃翁”,還會在墓前雕一些表達其情感的石像,如魏延墓前便跪有兩石馬,並且站著一個石人,這是為何呢?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古人對生死的樸素思想有哪些

魏延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不過在很多後世人的眼中,卻並沒有太多的名將形象,反而更加接近於一個“丑角”的樣子,這主要是因為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其的人物形象塑造。在演義故事中,魏延原本是劉表麾下的長沙守將,在劉備進攻長沙的時候率眾投降,立下大功,劉備對其極為欣賞,然而諸葛亮卻在初次相見時就表現出了極為強烈的不滿。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古人對生死的樸素思想有哪些

而且諸葛亮的理由也多少有點無厘頭:“吾觀此人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宜先斬之,以絕禍根”,儘管在劉備的堅持下,魏延並沒有因此被殺而且還在蜀漢軍中幹得不錯,但是後來在軍中與同事有點不合群卻是肯定的,另外所提出的“子午谷奇謀”不被重用也是事實,所以魏延對於諸葛亮心懷不滿。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古人對生死的樸素思想有哪些

這其實也很可以理解,你憑藉一身大好本領去投奔新老闆,想要彼此成就,奮鬥出一身榮華富貴,結果老闆還沒發話,他手下的高管就用“左腳先進公司”的理由想要把你給幹掉,換成誰都會心中不爽啊,有點情緒也正常,隨後工作中出現糾紛那情緒自然就更大了,但無論情緒有多大,魏延在工作方面始終是兢兢業業的,跟著諸葛亮多次北伐也一直很努力。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古人對生死的樸素思想有哪些

直到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因病重而在五丈原去世的時候,知道一旦自己去世,魏延就會造反,畢竟他“腦後有反骨”嘛,所以事先授計給接班人楊儀,埋伏下馬岱在旁邊,趁著魏延在喊“誰敢殺我”的時候,突然跳出來大喊一句“我敢殺你”就將其斬殺,於是魏延不僅就此死亡而且還淪為千古笑柄。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古人對生死的樸素思想有哪些

不過那其實只是演義中的故事,在正史上並沒有有關於諸葛亮授計的記載,更沒有關於“腦後反骨”的記載,也就是說其實魏延腦後並無反骨,那只是小說家的杜撰,殺掉魏延的真兇也並非諸葛丞相,而是向來與魏延不和的楊儀,他不僅下令誅殺魏延,而且還滅了其三族,執行者則是馬岱。

魏延於234年去世以後,家族與親友都受到了楊儀的株連,以至於很長時間都沒有人敢給他收屍,還是他手下的一些士兵為其收屍造墓,並且從此世代守墓,從而形成了一個流傳千年的古村落:石馬鄉。石馬鄉位於漢中市北門外2公里,當地村民基本為當初魏延麾下士兵的後裔,至今依然稱魏延為“魏大將軍”。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古人對生死的樸素思想有哪些

這些村民千百年來口耳相傳,他們的先祖在為魏延造墓的時候,就在墓前立了兩匹跪下的石馬,分別象徵著殺害“魏大將軍”的楊儀與馬岱,同時還有站立著一個書生模樣的文官,文官手裡拿著一份地圖,象徵著後悔沒有聽魏延意見的諸葛亮。

村民們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真實依據,現在的漢中市博物館裡,就收藏著從魏延墓前移過去的兩匹石馬,一匹完好無損,另一匹則已經殘缺,不過那一個文官的石人像則已經在歲月變遷中被損毀,如今已經無可追蹤了。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魏延墓與石馬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