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這位明朝忠臣一生鞠躬盡瘁,最後卻被奸臣所害,十分可惜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強盛王朝之一,其建立的過程不可謂不艱難。一個帝國的建立離不開君主的領導。而君主的成功,離不開股肱之臣的盡力輔佐。無論是哪個朝代的建立,最初都會有一批跟隨君主出生入死的功臣。這些功臣在建國後得享榮華富貴,有些還能手握重權。明朝時期,一位開國功臣卻在七十六歲的高齡時,被朱元璋下令殺頭。不僅僅是一位,而是連帶著這位股肱之臣的全家七十餘口,全被殺頭。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位明朝忠臣一生鞠躬盡瘁,最後卻被奸臣所害,十分可惜

這位明初的功臣名叫李長善。是與湯和、劉伯溫、徐達等功臣,同為大明王朝開國時的最高功臣。是朱元璋身邊元老級的人物。至於朱元璋為何會將身邊這樣的一位功臣殺害,而且還是在李長善七十六歲高齡的時候。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李長善包庇高徒胡惟庸。胡惟庸是李長善的徒弟,在李長善告老還鄉後,胡惟庸召集了一夥人想要幹一番大事,就找李長善商量。李長善並沒有阻止他,而是說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當這句話傳到朱元璋耳朵裡後,那這句話就成了一句大不敬的話了。因為李長善在面對一夥人意圖不軌時,不僅沒有阻止,還授意可以做。這難道是一位大臣該有的處事態度嗎?

這位明朝忠臣一生鞠躬盡瘁,最後卻被奸臣所害,十分可惜

其次,以李長善跟胡惟庸為首的淮西黨,與以劉伯溫為代表的浙東黨之間的黨派競爭愈演愈烈,漸漸威脅到了皇權。許多歷史典籍表明,李長善雖然告老還鄉,退出朝堂,但其實他卻透過胡惟庸的手遠端控制著朝堂上的一切。李長善還為了建立與胡惟庸之間的長久關係,與胡惟庸結成了親家。李長善弟弟的兒子,也就是李長善的兒子,娶了胡惟庸的侄女。當1380年,也就是洪武三十年的時候,胡惟庸因謀反被殺,李長善的侄子卻沒有引其受到牽連,明太祖下令免去了他們的死罪。但李長善卻沒有對明太祖表示感激,明太祖因此對李長善大有不滿。

這位明朝忠臣一生鞠躬盡瘁,最後卻被奸臣所害,十分可惜

歷史上對於功臣來說,最不應該犯的大忌就是:功高蓋主。有些聰明的功臣,比如歷史上的范蠡,在幫勾踐奪回王位後,便請辭歸隱。但李長善非但不知道功高震主會帶來的後果有多嚴重,還不知收斂行為。朱元璋作為一個開國的皇帝,身邊有一大群開國功臣,不少人手中都手握重權,他當然得為朱姓的後代子孫考慮。李長善在與朱元璋建功立業的初期,也是一位極好的功臣,盡心盡力地輔佐朱元璋。但當手握重權後,便開始失了作為臣子的本分。不僅屢屢犯紀,行為還不檢點。這在朱元璋的心裡久積成恨,終於爆發。

這位明朝忠臣一生鞠躬盡瘁,最後卻被奸臣所害,十分可惜

其實,無論是歷史上哪一位君主,特別是像朱元璋這種一手建立帝國的君主,當然知道功臣對國家的重要性,自然也不會隨便將其殺害。但作為一位君主,一位國家的領導者,他有自己需要捍衛的皇權,與為後代考慮的深謀。如果臣子能謹守本分,君臣之間一定能和諧相處。

這位明朝忠臣一生鞠躬盡瘁,最後卻被奸臣所害,十分可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