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龐涓死於樹下:害人終害己

龐涓是戰國初期魏國名將,與孫臏同拜於隱士鬼谷子門下,因嫉妒孫臏才能,恐其賢於己,因而設計讓他遭受臏(bìn)刑。

公元前343年,魏國進攻韓國,齊國出兵援救韓國,採用孫臏策略,直趨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誘使龐涓兼程追擊,在馬陵中遭伏擊大敗,龐涓智窮,大嘆“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史稱“馬陵之戰”。

下面來看看這位魏國大將:

龐涓死於樹下:害人終害己

1.陷害同窗孫臏

龐涓與孫臏本為同窗,二人一起拜師學習兵法。

龐涓後來在魏國做官,擔任魏惠王將軍,但認為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

孫臏到魏國後,龐涓嫉妒他的才能,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qíng)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

當齊國使者出使至魏國首都大梁時,孫臏以刑徒身份秘密拜見齊國使者,用言辭打動了他;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用車將他載回齊國。

逃奔到齊國的孫臏得到了田忌的賞識,寄居於田忌門下擔任門客。

龐涓死於樹下:害人終害己

2.桂陵(líng)之戰

公元前355年,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趙國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

孫臏認為魏國長期攻打趙國,主力消耗於外,老弱疲憊於內,國內防務空虛,應當採用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搗魏國首都大梁,迫使魏國撤軍;魏國一撤軍,趙國自然得救。

孫臏讓田忌一面派出輕裝戰車,直搗魏國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龐涓迫使其率軍回援;一面讓田忌派出少數部隊佯裝與龐涓的部隊交戰,故作示弱使其輕敵。

田忌按孫臏要求照辦,龐涓果然丟掉輜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大梁。

孫臏帶領主力部隊在桂陵設伏,一舉擒獲龐涓。

公元前351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zhāng)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首都邯鄲(dān); 齊國將龐涓釋放,使其回到魏國再度為將。

3.馬陵身死

公元前342年,齊威王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援助韓國;孫臏再次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率領軍隊襲擊魏國首都大梁;龐涓(juān)得知訊息後,急忙從韓國撤軍返回魏國,但齊軍此時已向西進軍。

孫臏考慮到魏軍自恃其勇,一定會輕視齊軍,況且齊軍也有怯戰的名聲,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引誘魏軍進入埋伏圈後加以殲滅。

孫臏命令進入魏國境內的齊軍,第一天做十萬個做飯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減為三萬個。

龐涓行軍三天,檢視齊軍留下的灶後非常高興: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進入魏國境內才三天,齊國士兵就已經逃跑了一大半。

於是,丟下步兵,只帶領精銳騎兵,日夜兼程追擊齊軍。

孫臏估算龐涓天黑能行進至馬陵,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孫臏命令士兵砍去道旁大樹的樹皮,露出白木,在樹上寫: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然後,命令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馬陵道路兩旁,約定:天黑能在此處看到有火光就萬箭齊發。

龐涓果然當晚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見到白木上寫著字,於是點火檢視;字還沒讀完,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亂。

龐涓自知敗局已定,於是拔劍自刎,臨死前說道:遂成豎子之名!

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十萬人,俘虜魏國主將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而齊國則稱霸東方。

龐涓死於樹下:害人終害己

龐涓最終死於同學孫臏之手,害人終害己;兵家善用計謀,進行博弈,註定要與人爭強好勝;對於兵家來說,勝敗就是兵家常事;既然做了將軍,做了軍師,就要有失敗準備,就要有犧牲準備,乃至於搭上自己的性命。

最後想到世智辯聰難這句話,首先是第二聲(nán),就是你自以為很聰明瞭,就很難學得進東西,很難聽得進別人的話。

而且一旦踏上兵家這條道路,就勢必很難;需要勾心鬥角,要算計別人,又要防止被人算計;始終活得很累,算來算去,最終人算不如天算。

另一個就是第四聲(nàn),太聰明瞭,善於算計別人, 就會遇到災難,就像周瑜碰到了諸葛亮 ,諸葛亮碰到了司馬懿,韓非子碰到了李斯,趙括碰到了白起,龐涓碰到了孫臏,必將付出血的代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