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大臣上了一篇萬言書,一個時辰沒念完,朱元璋氣得暴揍他一頓

朱元璋是一個頗有個性的皇帝。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整頓官吏作風,以身作則,在聖旨和重要指示中使用簡潔明瞭的口語,務必使鄉下老太太都能聽得懂、記得住。

因此,朱元璋的聖旨裡面,經常有“朕知道了”“好事好事”一類口語,讓人耳目一新。

不過,皇帝已經帶頭轉變作風了,但還有一些大臣沒有轉變過來,依然給朱元璋上長篇大論的奏摺,語言也很艱澀難懂。

比如,今天我們就要提到的主角:茹太素。

大臣上了一篇萬言書,一個時辰沒念完,朱元璋氣得暴揍他一頓

茹太素是中書省晉寧路澤州(今山西晉城澤州縣大陽鎮)人。1370年,茹太素透過鄉試考中舉人,進入官場,擔任監察御史。在明朝初期,百業待興,人才奇缺,雖然茹太素只是舉人出身,但仍然得到提拔任用。短短几年間,茹太素就一路高升,歷任四川按察使、刑部侍郎,成為正三品的朝廷大員。

平心而論,茹太素是一位不錯的官員,《明史》評價他“以平允稱”“抗直不屈,屢瀕於罪”,這種評價還是蠻高的。但是,茹太素有一個缺點就是,喜愛給朱元璋上長篇奏摺,每篇奏摺動不動就七八千字,有的更是洋洋灑灑上萬言。如果單單是篇幅很長倒也罷了,茹太素又偏偏喜歡賣弄文筆,搞得複雜晦澀、空洞無物,讓朱元璋見了就感到頭疼。

1375年12月的一天,茹太素上了一篇奏章。朱元璋懶得親自翻看,就讓中書郎王敏念給他聽。王敏唸了一個多時辰,都有6300多字了,還沒念完。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全程懵逼,完全不知道奏章裡說了些什麼,暴脾氣當場發作,怒斥:“虛詞失實、巧文亂真,朕甚厭之!”馬上將茹太素招來,不客氣地暴揍了一頓。

大臣上了一篇萬言書,一個時辰沒念完,朱元璋氣得暴揍他一頓

暴揍了一頓後,朱元璋消氣了,第二天又讓王敏接著念。王敏又花了很長時間才唸完。茹太素這篇奏章長達17000字,從第16500字到結尾,才正兒八經地提出了5點工作建議。朱元璋一聽,說的還挺有道理嘛,就採納了4條。嗯,從這層意思上說,茹太素挨一頓打也算值了吧?

事後,朱元璋總結經驗教訓,感嘆地說:“當大臣不容易,當皇帝又容易嗎?茹太素提出的意見建議,明明500個字就能說得清清楚楚,非要整一大堆沒用的,真耽誤事情!”為此,朱元璋規定行政文書要更加簡潔明瞭,不可繁文冗章,“頒示中外,使言者陳得失,無繁文。”

茹太素和朱元璋的故事還沒完。咱們接著講。

1385年,朱元璋升任茹太素為正二品的戶部尚書。由於當時朱元璋已經廢除了丞相,原來屬於丞相的權力和職責分給了六部,因此六部尚書儼然百官之長。茹太素擔任戶部尚書,也創造了一個記錄:他是整個明朝唯一舉人出身的戶部尚書。由此可見,朱元璋對茹太素的個人能力還是很認同的。

大臣上了一篇萬言書,一個時辰沒念完,朱元璋氣得暴揍他一頓

一次,朱元璋賜宴時,親自賜酒給茹太素,信口來了一句:“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這10個字恩威並重,說白了就是喝酒歸喝酒,殺頭歸殺頭;你要讓我不高興,我還是要治你的罪!

茹太素隨機應變,脫口回答:“丹誠圖報國,不避聖心焦。”這回答不卑不亢,很是從容得體,朱元璋很高興。

不巧的是,沒過多久,茹太素被貶為御史。後來,為了反抗左都御史詹徽的壓迫,憤然與11名御史一起戴著腳鐐上班。1398年,茹太素獲罪被處死。

【參考資料:《明史》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