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胡麥視點:山上有米,地下有肉,誰為保護地質公園保駕護航

作者:胡麥

4月22日,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鳳山世界地質公園保護為專案開發讓路,造成國家級地質遺蹟點和部分保護區域土地被違規審批用於礦產資源和房地產開發,問題十分突出。

據披露,遭破壞性開發的是廣西唯一的世界地質公園,目前,儘管當地政府緊急籌措財政資金返還開發方土地出讓金,並對相關建築進行拆除,但持續多年的野蠻開採與肆意開發,已經給這裡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蔥鬱的山體因非法採石被挖出一道道“傷疤”,而以旅遊開發為名進行的房地產開發則侵佔保護區,破壞地質遺蹟,地質地貌嚴重受損。

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與當地無視保護責任,違規推進專案建設有密切關係。按說,從2005年9月起,鳳山岩溶地質公園就被原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級地質公園,2010年10月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其為世界地質公園。不管是國家級還是世界級,相關的保護規定應該十分明確,當地也出臺《廣西鳳山岩溶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09-2020年)》,規定了保護區範圍和禁止條款。

遺憾的是,當地並沒有認真落實上述這些規劃。要麼直接開挖山體,非法盜採大理石,嚴重破壞生態;要麼以旅遊開發之名發展房地產。還要在此之前調整規劃,試圖使違規專案合規……這些做法的指向亦十分清楚,就是一切以經濟利益為目的。採石場也好,地產、酒店、康養專案也好,在當地政府看來,至少直接效益要遠遠大於地質公園所帶來的收益。這也使得從2005年至今,當地一直在地質公園範圍內採石,地產專案亦然,其中一個康養地產專案還被申報為自治區2020年第二批重大專案。

地方政府逐利性的背後,不排除對地質公園認知的缺失,但關鍵仍在於發展的衝動遮蔽了保護的理智,大開採、大開發的背後是不可遏止的政績訴求。類似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此前的秦嶺大肆興建別墅問題,石家莊西山別墅問題等等,均折射出地方政府扭曲的發展觀。

儘管一些官員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掛在口頭上,但具體到實踐中,並不總是能夠恪守生態底線,更不要說捨棄地產專案為環境讓路了。根本而言,透過鳳山世界地質公園遭破壞事件,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生態理念的缺失。野蠻的行政濫權之下,已經有明確保護規定的地質公園尚且難以保全,更不要說一般性農地與景觀了。

正如中央督察組已經指出的,“鳳山縣委、縣政府思想認識不到位,亂作為、不作為問題突出”“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監管不嚴、履職不當”,任何環境的嚴重破壞,都對應著當地政治生態的嚴重敗壞。先有政治生態不靖,而後必有生態環境損毀。這也早已成為一條顛撲不破的規律,令人痛心。

也因此,對類似明知故犯的破壞環境行為,必須迅速啟動問責調查,該處分的處分,該追究刑責的追究刑責。不能說,因為個別官員的決策失誤,就要讓當地財政背上沉重的包袱,也不能說,僅僅說一句吸取教訓,就聽任地質地貌被嚴重損毀。惟有嚴懲不貸,才能以儆效尤。

當然,鳳山縣如此明目張膽在保護區內搞開發,是否存在利益關聯,甚至是利益輸送,仍有待於進一步調查。無論如何,此事都應該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