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一、共治天下的平衡

相比其他朝代,東晉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容易產生權臣,這個特點來源於東晉成立的背景。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東晉的建立和其他朝代不同。東晉的出現,不是普遍意義上的皇帝披荊斬棘,親冒矢石打出的新國家,而是坐鎮一方的行政官員受到下屬官員們的擁立而自治。

從中原南渡到江東的司馬睿,本是西晉派到江東地區都督行政軍事的官員。司馬睿建立的東晉,是由文王導,武王敦,在一幫南下的原西晉門閥臣子們配合下共同推出的王朝。

東晉王朝的建立,是大家的功勞,必須利益均沾,就出現了皇帝和臣子“共天下”的局面。即東晉各門閥之間、門閥和皇室之間達成一個權力平衡,任何想打破這個平衡的行為都會受到其他門閥的反對,這是東晉政壇穩定的根源。

大將軍王敦認為自己兵權在握,他想篡奪司馬氏的皇位,結果受到包括自己從弟王導在內的門閥世家的反對。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大將軍王敦死後,皇帝司馬紹的大舅哥庾亮有了把持朝政之心,他的行為打破了門閥之間的平衡,引發了蘇峻之亂。

蘇峻趕走庾亮卻自己搞起了擅權,於是又遭到各方大臣們的聯合反擊。

蘇峻死後,又有一支力量在平定蘇峻的戰役中異軍突起,就是被千古傳頌的名臣陶侃。

二、權勢超越不臣的大將軍王敦

陶侃也是將門之後,他的父親曾是東吳的揚武將軍,品級雖不算高,可是將門豪爽大氣的作風卻對陶侃影響深遠。陶侃進入仕途,就得益於他本人豪爽大氣的性格。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陶侃的父親早死,因此他從小就家庭貧困。陶侃長大做縣吏時,他的朋友範逵路過他家,他的母親賣頭髮換了酒菜招待範逵,兩人“樂飲極歡”。範逵離開後,陶侃又送出百餘里地。

陶侃這樣的人品,不能不讓範逵感動,他向當時的廬江太守張夔推薦了陶侃。於是,陶侃到張夔麾下擔任縣令和主簿。

範逵的推薦,使陶侃上了一個臺階,他從小吏正式進入了官員階層。

張夔的妻子生病,需要到數百里之外請醫生。當時正是天氣嚴寒,陶侃的同事們都不想去,陶侃卻擲地有聲:“資於事父以事君。小君,猶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盡心乎!”意思是張夔夫妻相當於自己的父母。

於是,被深深感動的張夔又將陶侃推薦到京城,將他介紹給了首輔張華。張華見了陶侃立刻感覺他不一般,讓他做了郎中,之後,陶侃又做了伏波將軍孫秀的舍人。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這時的京城,有兩人對陶侃非常器重,一位是江東士人的領袖,正在京城任中書郎的顧榮,認為陶侃“非凡器也”;另一位是日後成為吏部令史,也就是組織部秘書的黃慶,他認為陶侃“終當遠到”終能成大器。

陶侃名氣遠播開來,他又被荊州刺史劉弘啟用,擔任刺史的長史。陶侃在劉弘手下有了用武的平臺,他破了襄陽的叛賊張昌,又擋住了江東陳敏的叛軍向江夏的進攻。

陶侃的軍事才華被司馬睿看中,用為武昌太守,又開始了他為司馬睿東討西殺的軍事生涯。

陶侃先後肅清了江東境內水陸兩方面的土匪,又平定了杜弢領導的大規模流民起義,他的軍功招致大將軍王敦的嫉恨,被貶到偏遠的廣州任刺史。陶侃的將領們都為陶侃鳴不平,勸陶侃不要赴任,但是陶侃並沒有聽將領們的意見。

廣州遠離政治中心的建康,平時無事可做,陶侃就每天早上般一百塊磚到屋外,晚上再把一百塊磚搬回屋內,旁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故自勞耳”意思是要致力於恢復中原,就要鍛鍊自己,不要太悠閒。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陶侃雖然沒有機會恢復中原,卻有機會恢復江東。

王敦叛亂被鎮壓後,陶侃又重新擔任荊州刺史。

王敦死後,庾亮專權,他要奪蘇峻的軍權。

蘇峻在平定王敦的叛亂中立了大功,被封為冠軍將軍,平時非常驕傲,而且有非常出格的言論。庾亮認為蘇峻遲早要謀反,因此將蘇峻調到建康任“大司農”,即負責財政後勤。

蘇峻看出庾亮要對自己不利,因此一再向庾亮懇求,說自己願意去偏遠的地方為國效力,可是庾亮鐵了心要處理蘇峻,對蘇峻的懇求根本不理。

於是蘇峻領軍衝向建康,庾亮則狼狽逃出建康。

滿朝文武,除了陶侃,沒有人能和蘇峻匹敵。於是,庾亮在溫嶠的勸說下,親自請陶侃幫助平叛。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溫嶠是一個忠臣,年輕時一直在大英雄劉琨身邊抵抗匈奴。後來形勢嚴峻,劉琨為了保護溫嶠,命令他突圍南下江東,之後溫嶠就一直待在江東。此時,溫嶠向陶侃伸出了求援的手。

可是對陶侃來說,庾亮是仇人,因為是庾亮將他從顧命大臣的名單中劃去,陶侃一直“深以為恨”,他的回覆是:“吾疆場外將,不敢越局。”意思是我的職責是對外,不敢隨便亂動。

溫嶠開出了條件,以陶侃為“盟主”,即讓陶侃統領東晉各路人馬。陶侃終於答應平叛。

當陶侃大軍到了尋陽時,外界紛紛傳說陶侃要誅殺庾亮以謝天下。庾亮非常害怕,他在溫嶠的陪伴下親自去見陶侃。

庾亮見了陶侃就行大禮,陶侃打趣著說:“庾元規乃拜陶士行邪!”意思是庾亮這樣的高人,怎麼能向陶侃這樣的小人行禮呢?庾亮不停地道歉,兩人言歸於好。

陶侃平定了蘇峻之亂後,擔負起事實上的“盟主”之責,管理起了東晉的秩序。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後將軍郭默矯詔殺了平南將軍劉胤,佔領江州,自認江州刺史。信奉無為思想的王導希望息事寧人,打算承認郭默成為江州刺史的既成事實,陶侃義正辭嚴回覆:“郭默殺方州,即用為方州;害宰相,便為宰相乎”於是發兵討伐郭默,將郭默斬殺。

陶侃斬殺郭默有雙重功效,一是殺雞儆猴,斷了其他將領的非分之想;二是郭默在中原時是石勒的勁敵,“賊畏其勇”,而郭默被陶侃輕鬆斬殺,又使得石勒對陶侃產生了畏懼。

而石勒對陶侃的畏懼又增加了陶侃在東晉的威望。

蘇峻的部將馮鐵殺了陶侃的兒子,蘇峻敗後他投奔了石勒,結果被石勒重用,鎮守一方。

陶侃告知石勒馮鐵與自己有殺子之仇,讓石勒看著辦。雄才大略的後趙皇帝石勒殺了馮鐵。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陶侃的威望在東晉盛極一時,他本人被授予“拜大將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這樣的權勢,已經超越了東晉建國之初的大將軍王敦。

三、陶侃是否有篡位之心

《晉書。陶侃傳》記載:

(陶侃)及都督八州,據上流,握強兵,潛有窺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

這是說陶侃本人有篡位之心,可是並沒有行動,因為他做過一個夢:

夢生八翼,飛而上天,見天門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門不得入。閽者以杖擊之,因隧地,折其左翼。

陶侃夢見自己生了八個翅膀,進了八重天門,還準備進第九重門時,被看門的打了一頓,掉在地上折斷了左翼。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對陶侃的夢,又有進一步的解釋,即:

又嘗如廁,見一人硃衣介幘,斂板曰:以君長者,故來相報。君後當為公,位至八州都督。

即陶侃要做八州的都督,而都督就是最高軍事統帥。

將陶侃的三個夢聯絡起來,就很好地解釋了陶侃的運勢:

陶侃將成為八州都督,掌握全國最大的武裝力量,可是,陶侃必須就此打住,再不能有非份的“窺窬之志”,否則將“折翼”。

實際就發出了一個重要的資訊:陶侃本人想篡位,可是他不敢。

這個資訊是否合理?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陶侃本人是否想篡位,要看他對東晉皇室是否忠心。

蘇峻的叛亂快要打到京都建康時,陶侃一直都不想救援,後在溫嶠承諾他為“盟主”後才答應起兵。當陶侃的督護龔登率軍出發後,又被陶侃追回。

溫嶠又“重遣書以激怒之”。激怒陶侃的因素,是蘇峻殺了他的兒子,再加之陶侃的妻子也勸陶侃趕緊支援,在此兩重因素下,陶侃才下了救援建康的決心。

陶侃的行為證明他不想救京都,也就證明了他本人對皇帝並無忠心可言。

再有,尚書梅陶與親人曹識書說:“陶公機神明鑑似魏武。”沒有對陶侃的深入瞭解,是不可能用曹操來比喻他的。

陶侃本人生活奢華,“媵妾數十,家僮千餘,珍奇寶貨富於天府。”雖然生活奢華不能得出對朝廷不忠的結論,可是奢華的生活往往伴隨著不正當的收入,這和純粹的忠臣也是有區別的。

被贊為戮力東晉,功宣一匡的名臣,大將軍陶侃到底有無不臣之心?

因此,“陶侃本人想篡位,可是他不敢。”這個資訊大機率是真實的。

有人說是當朝的朝臣們害怕陶侃篡權,因此編造資訊來制約陶侃。如果這個辦法好用,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篡位的權臣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