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幹事不要跟別人混,跟別人混,跟自己混,跟著這些人走,沒有未來!

公司裡有兩類人,一類是幹事的人,一類是不幹事的人。

幹事的人因為幹事,所以會經常出錯;不幹事的人因為不幹事,所以永遠不會出錯。

公司不斷地對幹事的人追究責任(追責),幹事的人挨完罵之後還要受罰,同時在身體、精神、心理上遭受三重打擊,這是把人往死路上逼的節奏。

“追責”是最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沒有之一),是企業負面文化的典型代表。這顆癌變毒瘤如不及時剷除,負面影響將會大面積擴散,公司將迅速進入倒計時。

幹事不要跟別人混,跟別人混,跟自己混,跟著這些人走,沒有未來!

冤枉的王淵

王淵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雖然性格內向,但為人踏實肯幹。即使在人手緊張、工作量加大的情況下也做到任勞任怨,保持了很高的工作品質。

王淵負責的工作極為細緻瑣碎。幹好了不出彩,得不到任何獎勵。但稍不留神,就極易犯錯,一旦犯錯就會受到行政、經濟、職務上的三重處罰。

儘管王淵已經十分努力,但隔三差五經常收到人力資源部發來的工作過失單,月工作總結大會上經常受到點名通報批評,月獎金連續被扣罰。

人人自危,刺蝟防禦。

看到王淵悲慘的下場,所有人都快速吸取了“教訓”。所有人都像刺蝟一樣把自己縮成一團,躲在角落裡把堅硬的刺對準其他同事。遇到問題時大家互相推諉,把錯誤像足球一樣互相踢來踢去。

所有人開始變得敏感甚至神經質,紛紛保留微信截圖、語音留言作為互相問責與推責的書面證據。

所有人開始拒絕面對面、一對一的正常交流方式,開始建立各種微信工作群,在群裡當著領導的面公開指責、設定陷阱、挖坑埋伏筆。

所有人在極力證明自己“清白”的同時,追責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各打五十大板”隨即成為公司最新的追責方式。

幹事不要跟別人混,跟別人混,跟自己混,跟著這些人走,沒有未來!

打也打了,罰也罰了。奇怪的是,“擔當”與“執行力”似乎沒有任何提升的跡象。員工的逆反心理卻越來越強烈。問題持續發酵中,甚至愈演愈烈。

管理者頓時慌了神,為避免問題重複出現,公司進一步加大了追責與懲罰的力度。殊不知公司正在進入一個惡性的管理迴圈,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就是人心惶惶,人浮於事,人才流失。

新官上任三把火

CEO上任以後實施了一項令人驚喜的措施,不再對犯錯誤的員工進行任何懲罰,但需要員工找出導致錯誤的原因。

追責治標不治本,找到原因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不再被罰錢,此項措施立即得到所有人的擁護。

透過細緻分析之後,大家驚喜地發現了一個規律。工作中所有出現的錯誤只來源於兩種原因:要麼因為沒有工作程式參照而發生錯誤,要麼因為沒有執行工作程式而發生錯誤。所有的錯誤都逃脫不了這兩種原因,必居其一。

這是一個簡單而偉大的發現,標誌著問題解決可以簡單化、徹底化了。

幹事不要跟別人混,跟別人混,跟自己混,跟著這些人走,沒有未來!

睿智的CEO

CEO又實施了第二項有趣的措施。他讓所有人盤點工作中的錯誤,可以是以前的錯誤、正在發生的錯誤、將來大機率發生的任何錯誤隱患。員工如果將導致錯誤的工作程式進行編寫與完善,可以立即得到獎勵。員工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起來,編寫工作程式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公司的各種制度流程像雨後春筍一樣破土而出,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極大的完善。

犯了錯誤不但不受懲罰,只要晚善就有獎勵。所有人再也不用互相推諉,大家都開始搶責任、搶工作了。

CEO接著實施了第三項措施。在工作程式完整的情況下,員工如果沒有按照工作程式執行,導致錯誤發生,第一次進行提醒,第二次重複發生將受到處罰。

公司開始走下坡路,都是“追責”惹的禍

“拒絕擔當”與“執行力差”是大多數公司兩個最頭疼的問題。乍看之下都是員工的素質有問題,所以公司都採取“追責”方式揪出犯錯誤的員工進行示眾;採取“重罰”的方式來強化員工的執行力。

幹事不要跟別人混,跟別人混,跟自己混,跟著這些人走,沒有未來!

CEO一系列的新舉措就是“精細化管理”。透過鼓勵員工,自覺建立起完善的工作程式體系,不斷進行填漏補缺,不斷織密工作網。

懲罰不是目的,是迫不得已的最後手段。

廢除“追究責任”解決了員工拒絕擔當的問題;

杜絕“重複出現”解決了員工執行力差的問題。

精細化管理就是這樣簡單。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