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蜀漢由盛轉衰,僅僅只用四個月,最大的敗筆不是關羽是諸葛亮

建安二十四年,是漢代最後的餘光。七月,劉備奪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與此期間,關羽在荊州發動北伐。八月,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光芒之盛,連曹操好幾次都想遷都跑得快一點。

蜀漢由盛轉衰,僅僅只用四個月,最大的敗筆不是關羽是諸葛亮

但是,匡扶漢室的美夢僅僅不到四個月就破碎了。關羽大意失荊州,不到一個月敗走麥城,被孫權斬首全軍覆沒。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揮師南下攻夷陵,沒想到慘敗。白帝城託孤之後,便溘然長逝。

從此蜀漢丟失了出益州之外的中原土地。《隆中對》最終還是成了黃粱一夢。歷史上很多人都會把錯誤歸咎於關於身上,認為是關羽功高氣盛導致的。但實際上,這只是表面原因,更大的原因在於諸葛亮身上。

蜀漢由盛轉衰,僅僅只用四個月,最大的敗筆不是關羽是諸葛亮

原因一:看人眼光不行

劉備三顧茅廬,讓諸葛先生天下聞名。而諸葛亮也用一曲《隆中對》回報劉備,二十多年來也是諸葛亮鞠躬盡瘁。但即使是諸葛亮用盡全力的情況下,劉備依舊是三國中戰鬥力最弱的。反觀耗死了諸葛亮的司馬懿,沒什麼本領最終還是拿下了曹魏江山。說到底還是諸葛亮看人不行。

原因二:用人不善

諸葛亮擅長謀略卻不善管理,最大的便是街頭一戰中用了紙上談兵的馬謖,最終導致北伐的慘敗。在國內管理中,魏延和楊儀長期不和,屢生事端,嚴重影響了蜀漢中後期的發展,但是諸葛亮依舊沒有解決兩人的矛盾。

蜀漢由盛轉衰,僅僅只用四個月,最大的敗筆不是關羽是諸葛亮

蜀漢後期,駐地益州,用的卻都是荊州人士,是以在鄧艾攻城的時候,益州當地人幾乎沒有任何抵抗便直接投降。

而第三次北伐當中,諸葛亮已經做好了長期對峙的準備,卻大包大攬,什麼事情就是自己做,而沒有將工作合理分配,才把自己活活累死在五丈原。

原因三:軍事過於謹慎

歷史上的諸葛亮可是打了不少有名的勝戰,最有名的當屬空城計,但是諸葛亮厲害的地方在於守不在於攻,所以蜀國後期,在諸葛亮的謹慎用兵之下,沒有失敗,卻也沒有大勝,只能艱難度日罷了。

蜀漢由盛轉衰,僅僅只用四個月,最大的敗筆不是關羽是諸葛亮

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確實是難得一見的軍事天才,後人有“神機妙算諸葛亮”的稱號,但是行軍打仗,猶如下棋,一招用錯,滿盤皆輸。關羽敗走的時候諸葛亮無所作為,就已經為蜀漢大敗埋下了伏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