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東方朔 怨思

東方朔 怨思

賢士窮而隱處兮,廉方正而不容。子胥諫而靡軀兮,比干忠而剖心。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行明白而曰黑兮,荊棘聚而成林。江離棄於窮巷兮,蒺藜蔓乎東廂。賢者蔽而不見兮,讒諛進而相朋。梟鴞並進而俱鳴兮,鳳皇飛而高翔。原一往而徑逝兮,道壅絕而不通。

東方朔 怨思

鑑賞:《怨思》這首辭很短,根本不像一首完整的辭,反而像其中的一段。東方朔這樣做是有意強調對君主的忠誠,怒斥矇騙聖聽的群小。

東方朔 怨思

本篇也提到了介子推,說:“子推自割而飼君兮,德日誌而怨深。”介子推是春秋時期的晉國人,他“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連他的鄰居都為他鳴不平,晉文公也後悔自己忘恩負義,忙派人去召介子推受賞,得知介子推隱居綿山後,便親自帶人去尋訪。綿山蜿蜒數十里,重巒疊嶂,谷深林密,竟無法可循。晉文公求人心切,他聽信小人的話,下令三面燒山,想讓介子推自己出來。沒料到大火燒了三天,眾人連介子推的影子都沒見到。後來,有人在一棵枯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母子的屍骨。晉文公悲痛萬分,哭拜安葬介子推,發現了柳樹洞中介子推勸諫他勤政清明的血書。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併產生了“寒食節”。

東方朔 怨思

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介子推死得冤屈,屈原卻對此產生懷疑。屈原認為介子推用自己的死為晉文公作了最後一場政治秀,介子推忠心耿耿卻不能明說,他將自己弄成怨婦模樣,使人覺得他雖然忠誠卻過於矯情,為晉文公樹立了仁義形象,認為他死於忠而非死於怨。

東方朔 怨思

介子推和晉文公的政治手腕,並沒能騙過王族出身的屈原,可天下又有幾人願意相信必死之人的話呢?屈原的質疑猶如他自己一樣,被滔滔的江水淹沒了。很顯然,東方朔是不相信屈原的質疑的。

東方朔 怨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