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秦藩是明太祖朱元璋次子朱樉的封國,堪稱“大明第一親藩”。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顯貴的藩國,在近三百年曆史中,王位傳承卻非常艱難,大宗屢屢絕嗣,以至於親王世系發生轉移多達六次,這是有明一代藩王之中絕無僅有的一個記錄

。更奇特的是,秦藩在明朝的前半程,下面先後封有12個郡國,可因為入繼大宗、絕嗣等原因,據王世貞的《弇山堂別集》的記載,

萬曆十八年左右存世的郡國僅有永壽王一家

。要知道當時宗室勢力最大的周王有46位郡王同時在位,太祖系中宗室人口最少的肅藩,也有5位郡王,甚至早在明武宗時期大宗因謀反而被廢寧藩,也有3位郡王在位。秦藩的王爵傳承之艱難可見一斑。

自我作死的秦藩始封君朱樉

朱樉,生於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一月,為明太祖朱元璋次子,生母為孝慈高皇后馬氏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與諸弟(此時年齡最幼的為皇十子朱檀)及堂侄朱守謙同日受封,被冊封為秦王,藩地為陝西西安。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明代親王九旒冕

老朱對這個嫡次子還是非常看重的,不僅將王爵中最高貴的“秦”賜予了他,還將他的封地定在西北重鎮古都西安,並命開國元勳長興侯耿炳文充任秦府左相。

洪武五年(1372年),組建諸王護衛時,從西安諸府舊軍內選一萬九千人充秦王府護衛軍士,改組成隸屬於秦藩的西安三護衛,這規模在諸王中屬於頂格的。即便如此,他依然唯恐不足,又於即將就藩前的洪武十年,益以羽林衛軍二千二百六十四人。

洪武十一年(1378年)五月初四,朱樉正式之國西安。當年七月十九,老朱給他去了一篇《敕諭秦王文》的敕諭,對他軍事上的表現不吝讚揚,並加以勉力:“

今爾子仔細,遣內使馳驛赴京來奏我甚是歡喜。然此今遍調兵,且依尋常,再後須要依《錄》施行。如不依《錄》,仍前馳驛來奏,大好。

”(《太祖皇帝欽錄》)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太祖將主管皇族事務的大宗正院更名為宗人府,朱樉作為皇族中威望僅次於太子朱標的成員,被任命為宗人令,管理宗室成員,約束其他藩王。

可以說朱樉的秦藩,是“大明第一親藩”,若是他能表現地稍稍如人意點,懿文太子朱標去世後,都有衝擊太子寶座的可能。然而這位大明第一親王實在不爭氣,就藩之後各種作,到最後是不是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不知道,卻肯定活成了大多數人討厭的樣子。以至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因在藩國多有過失,被老爹召還京師閉門思過,後經皇太子朱標解勸,才於次年放還藩地。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這樣的性子,明太祖自然不放心將皇位交給他,經過慎重考慮終於改立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皇位繼承人。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三月,朱樉因過於殘暴,被不堪承受的下人下毒毒死,享年40歲,令明太祖悲痛欲絕的同時,也對他痛恨不已。

為此親筆寫就一篇震爍古今的祝文——《諭祭秦王祝文》

開篇就痛斥朱樉:“

朕有天下,封建諸子,期在藩屏帝室。而樉次東宮,首封於秦,自爾之國,並無善稱。暱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內,貽怒於天。屢嘗教責,終不省悟,致殞厥身。爾雖死,餘辜顯然。特將爾存日所造罪惡,列款昭諭。爾其聽之。

” (《太祖皇帝欽錄》,下同)

隨即羅列了“不修國政,於王城內開挑池沼”、“往先文長史在職時,諸般事務撥置停當,卻行凌辱本官,及本官告老去職,不聽人諫,親信小人,以致政事銷靡”等二十幾條罪狀。

末了又表示“

觀爾之為,古所未有!論以公法,罪不容誅。今令爾眷屬不與終服,仍敕有司淺葬,降用公禮。俾爾受罪於冥冥,以洩神人之怒。爾其有知,服斯諭祭。

堂堂當朝皇帝嫡次子,天下第一親藩,正常情況下身後應該恩榮之極的朱樉,因為為人荒淫,最終落得個以公爵之禮薄葬的下場。即便如此依然不足以表達一個老爹對兒子的痛恨,為此老朱還親自為其擬定諡號為“愍”。諡法“使民折傷曰愍”,“禍亂方作曰愍”,前一個指行苛政侵害民眾,後一個指在位期間多有動亂,十足的一個惡諡。

連續兄終弟及

許是誠如明太祖朱元璋在《諭祭秦王祝文》中所說,朱樉的行為真的“受罪於冥冥”,以至於秦藩諸王普遍壽數不長,265年間共傳十一世十五王,和朱老四所在的帝繫有的一拼,且世系轉移更為頻繁。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明代親王冕服

當年六月,朱樉的嫡長子朱尚炳襲封秦王。

在阿越看來,老朱那有名的護犢子性格,對朱樉還是很有感情的。他發上諭向天下昭告朱樉的罪行,與其說是為懲戒亡子,倒不如說是怒其不爭,順帶著敲打一下諸王。所以對老二家的小孫孫襲封,那是相當的上心。老王去世是喪事,新王襲封卻是喜事,這紅白兩事連在一起,大明朝還是頭一遭,這中間的因當如何行禮成為了一大難題。為此明太祖命禮部趕緊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流程,以免耽誤了他小孫孫襲爵。

朱尚炳襲封沒幾年,明太祖就駕崩了。隨即,他堂兄建文帝朱允炆因為削藩,與四叔燕王朱棣乒乒乓乓地打了四個年頭。最終,朱老四技高一籌,一把將侄兒攥下龍椅,自個坐了上去,史稱明太宗、明成祖,外號永樂大帝。

這下藩王們可算可以鬆一口氣了。

誰知打著恢復祖制的朱老四,在稱帝后竟然秉承了侄子的遺志,誓要將削藩進行到底。只不過他採用的手法要高明得多,非常有耐心地用時間換空間,透過祖孫三代長達三十餘年的時間,將各地藩王手中的兵權幾乎削減殆盡。這期間有可能對皇權構成威脅的秦藩和晉藩成為其重點關注物件。即位之初,明成祖對秦藩還是以拉攏為主,隨著皇位的鞏固就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獠牙。

永樂六年(1408年),

因“秦藩祭祀事件”,秦藩與朝廷的關係驟然緊張

。事情的經過是,朱尚炳祭祀父母時稱“皇考妣”,又稱生母為“愍烈妃”。這兩個稱呼不管哪個屬於僭越,因此明成祖抓住機會狠狠地訓了侄子一頓。“皇考妣”是僭越很好理解,因為這是帝室專用的稱呼,至於“愍烈妃”為何屬於僭越,要從朱尚炳一家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說起。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敏敏郡主

朱樉的正妃王氏,是元末名將河南王王保保的妹妹,大名鼎鼎的敏敏郡主趙敏的原型。兩人的婚姻屬於政治聯姻,中間又隔著國仇家恨,是以一直以來夫妻關係就不和諧,沒有生育子嗣。洪武八年八月,聽說王保保去世,心疼兒子的老朱隨即就冊封開國元勳衛國公鄧愈之女為秦王次妃,這位才是朱尚炳的生母。次妃鄧氏是朱樉的真愛,三個年長的兒子都是她所生,可次妃畢竟不是正妃,況且鄧氏在洪武二十二年左右因事被賜死,沒能獲得什麼哀榮。正妃王氏,雖然長期幽居,但她的名號一直沒有被廢,朱樉死後被勒令殉葬,卻也因此獲得了哀榮。故愍烈妃本是“敏敏郡主”的諡號,卻被嗣子按到了自己生母頭上,當然也屬於僭越。

隨即明成祖又以討伐蒙古大汗本雅失裡為藉口,從幾大塞王手中抽調護衛,秦藩自然也在其中。永樂七年九月,寧陽伯陳懋奉命從陝西諸衛及慶、秦兩府護衛,選練步騎一萬九千人入京,備次年二月北伐所用。

受“秦藩祭祀事件”及抽調秦藩護衛影響,朱尚炳對四叔多有不滿。此後但凡朝廷有敕令到來,他都稱病不出迎,這又給了明成祖敲打的藉口。永樂九年二月初一,遣使給朱尚炳發出一道措辭極其嚴厲的敕書,

拿“齊王拜胙,遂以國霸;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王勉之”進行威脅

,並以輔導官輔佐不力為由,將長史、紀善、典儀等王府主要官員盡數押送京師治罪。

眼見四叔要下狠手,再不服軟搞不好老爹當年的故事就降臨到自己身上。於是屁滾尿流的於當月二十三日抵京請罪。達成目的的明成祖“宥而免之”。

估計此事給朱尚炳造成了重大的心理壓力,以至於僅僅一年之後,這位嗣秦王就薨逝了,享年33歲,朝廷賜諡曰隱。“陷拂不成曰隱”,“不屍其位曰隱”,“不明誤國曰隱”,隱可不是個什麼好諡號,程度雖然沒有“靈”、“厲”等嚴重,但或多或少的是帶有批判口吻的。

話說回來,“晉侯惰玉,見譏無後”這句明成祖金口玉言的話,還真的差點在朱尚炳身上應驗。

朱尚炳共有四子,其中次子朱志堩為嫡子。永樂十年九月,年僅9歲的朱志堩襲封秦王爵位。永樂十三年(1415年)三月,明成祖下令讓12歲的朱志堩行冠禮,透過行政手段將其定義為成人,以便其掌理王府事務。

“永樂十三年三月己亥朔,命秦王志堩靖江王佐敬冠。” (《明太宗實錄》)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明成祖朱棣劇照 ‍

明成祖的這一做法是想體現叔祖對侄孫的關愛,還是另有目的實在不好說,因為就在當年十一月,他給朱志堩下敕,命其從西安三護衛中選調步騎兵五千,於次年正月赴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縣)進行操練。

辛亥,敕周王橚、王楧王(原文如此,應當為肅王楧)、晉王熿、秦王志堩,各於護衛選步騎兵五千,命官管領,以明年正月赴真定操練

。” (《明太宗實錄》)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第三代秦王朱志堩薨逝,享年21歲,朝廷賜諡曰僖,又是一個不怎麼樣的諡號。

《明太宗實錄》沒有朱志堩的婚配記錄,很有可能他連婚都沒結,子嗣當然更加無從談起。好在他還有兄弟,大宗絕嗣,自然只能透過“兄終弟及”來完成王位承襲。

當年十月,剛繼位的明仁宗冊封朱志堩的庶長兄,渭南王朱志均為第四任秦王,這是明朝藩王制度建立以來,發生的第一起“兄終弟及”。

朱志均襲封后,朝廷的削藩依然在進行。

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朱志均堂叔永興王府鎮國將軍朱志埁請求撥給隨從,朝廷讓朱志均從西安三護衛中撥給。對此,朱志均上疏反駁,要求從永興王府本府所屬校尉中撥給。明宣宗大為不滿,直接命兵部下命令從西安三護衛撥給。

給永興王府鎮國將軍志埁從人五十人。先命於西安護衛量給。秦王奏西安護衛官軍俱有池役,而永興王府有校尉五百人,請量給與之。上曰:是秦王不愛弟也,擁三護衛不肯分,乃欲五百人中分之,何其不推恕心。命兵部於西安三護衛給之。

”(《明宣宗實錄》)

當年十月,朱志均薨逝,享年24歲,朝廷賜諡曰懷。他在去世的上一個月才娶陝西都指揮張麟之女為妃,如此短的時間內也沒能留下後嗣。是以不得不再次進行“兄終弟及”。

宣德三年(1428年)三月,行在禮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張瑛、郎中陳敬為正副使,

持節冊封秦隱王朱尚炳庶三子,富平王朱志為秦王,正妃陳氏為秦王妃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秦藩封地西安夜景

面對削藩大勢,朱志相當明智地放棄抵抗。宣德四年十二月,因護衛軍張嵩、千百戶李凱等先後訐奏秦藩府中多有不軌之事,他上疏請辭西安三護衛。明宣宗見其如此識時務,在削藩的同時給秦藩留了一衛。

庚寅,秦王志奏辭三護衛。上覆書曰:比者護衛軍張嵩奏王府中諸事,朕知其妄,付錦衣衛治之。既,潼關衛送至千百戶李凱等四名,亦告府中事,所言與嵩同。王自嗣封以來安分無過,朕所知者。豈彼小人所能離間,王其安心,凱等亦必不恕。但王存遠慮,欲小人之口,懇辭三護衛言之切至,今姑強從。然王不可無侍衛之人,聽留一衛以備使令,其二護衛令兵部調來北京。

”(《明宣宗實錄》)

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秦王朱志薨逝,在位27年,享年52歲,朝廷賜諡曰康。經過連續兩次兄終弟及,到秦康王這裡總算是有了可供襲爵的子嗣,避免了秦隱王一系一直“兄終弟及”下去,最終被擊穿。

天順二年(1458年)五月,朱志的幼子、也是唯一的嫡子,秦世子朱公錫襲爵。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二月,秦王朱公錫薨逝,在位28年,享年50歲,朝廷賜諡曰惠。弘治元年(1488年)九月,朱公錫庶長子鎮安王朱誠泳(因為是庶子,所以根據《皇明祖訓》先被封為郡王)襲封。

絕無僅有的鎮國中尉入繼大宗

弘治十一年(1498年)六月,秦王朱誠泳,在位11年,享年41歲,朝廷賜諡曰簡。朱誠泳雖然在位時間不算很長,

但是口碑卻非常好,素有“天性孝友,好禮謙恭”的美名,自己醉心於學問不說,還懷有教化一地百姓的宏願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關中書院

當時西安城內鼎鼎有名的正學書院,其所用土地就是他無償捐贈。與此同時,朱誠泳又另建小學(指古代給兒童、少年實施啟蒙的學校),擇取軍中 “秀慧”子弟,延請儒生教育他們,為保證教學質量他還會親臨小學進行考查。從此以後,王府護衛能夠得以入學。

他的行為堪稱宗室賢王的典範,以至於《明孝宗實錄》在記載他的訃告時,非常罕見的不惜破例花大篇幅來介紹其生平所行善事。

這位秦簡王什麼都好,唯一的缺點,或者說一生最大額缺點便是沒有兒子。

於是秦藩在安穩了七十年,歷經三傳之後,大宗又雙叒發生絕嗣

。這回問題比前兩次還麻煩,連想兄終弟及都無法做到。

朱誠泳他老爹朱公錫和當朝的明孝宗一樣,一生只有倆兒子,長子承襲王爵,幼子朱誠河早夭,他在史籍中的唯一一條記錄為朝廷賜名。父親這代靠不住,只能再上推到祖父秦康王朱志身上。

朱志共有四子,年長的三個都是庶子,最小的朱公錫是唯一的嫡子。

按照倫序應當由他庶長子朱公銘這一支來承襲王爵

朱公銘生於宣德六年(1431年)九月,正統七年(1442年)九月封臨潼王,成化十年(1474年)八月去世,享年44歲,朝廷賜諡曰惠簡。這位臨潼郡國始封君至少有6子,其中第四子朱誠澯為嫡子,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四月襲封臨潼王。

朱誠澯作為與朱誠泳關係最近的堂兄弟,正常來講應當由他來承襲王爵。只可惜這位臨潼王福薄,於弘治五年(1492年)十二月薨逝了,享年年40歲,朝廷賜諡曰和僖。弘治八年(1495年)十一月,朱誠澯庶長子朱秉欆襲封臨潼王,這位總算活過了堂叔秦簡王朱誠泳。

因此朱誠泳去世後,

秦藩一脈中與大宗關係最親近的臨潼王朱秉欆,於弘治十三年(1500年)十月晉封秦王

。只可惜大宗的魔咒再次發作,弘治十四年(1501年)七月,在位僅3年的不幸薨逝,享年22歲,朝廷賜諡曰昭。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昔日秦王府蓮花池—蓮湖公園

幸運的是,朱秉欆遺留了一個兒子朱惟焯,時年3歲。由於朱惟焯過於年幼,沒到可以承襲王爵的年齡,且朝廷也怕他活不到成年,因此讓其叔祖母秦簡王妃廖氏暫攝府事。

正德二年(1507年)十月,熬到10歲的朱惟焯終於獲得轉正,被准許襲封親王爵位。朱惟焯因有“賢行”受到朝廷嘉獎,同時也為祖輩爭取到了追封的機會。嘉靖十七年(1538年)三月,朝廷追封朱惟焯曾祖父臨潼惠簡王朱公銘為秦安王,祖父臨潼和僖王朱誠澯為秦恭王。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秦王朱惟追封焯薨逝,在位37年,享年47歲,朝廷賜諡曰定。

雖然在位日久,卻面臨著其叔祖秦簡王朱誠泳同樣的尷尬,沒能留下子嗣,故此秦藩大宗又雙叒叕絕嗣啦。

朱惟焯是獨子,兩個叔叔朱秉杊和朱秉櫝又都早夭,沒能留下子嗣。故而這次需要上溯的代數比朱誠泳還要長,要一直逆推到曾祖秦安王朱公銘這才行。

朱公銘的庶長子名朱誠潤,一度奉臨潼惠簡王祀事(朱公銘沒被追封前,雖然臨潼郡國被除封,但祭祀依然在,需要人打理),之後又由其嫡長子輔國將軍朱秉柎繼續奉祀,他們一家算是秦藩大宗最近的旁支。朱秉柎當然沒能活過朱惟焯,不過他有三個兒子,長子朱惟熜早夭,次子奉國將軍朱惟燫則依然在世。

按繼承規則,應當由朱惟燫這個遠房兄弟透過兄終弟及的方式承襲秦王。朱惟燫本人估計也在盼著朝廷讓他主喪及署理府事的敕令,然而這注定是一場南柯夢。在秦定王妃林氏的奏請下,

朝廷敕令朱惟燫之子,21歲的鎮國中尉朱懷埢,以從侄的身份主喪並理署理府事,用意很明白

這就尷尬了。在古代一直強調“父為子綱”,可一旦朱懷埢襲封秦王,父子倆見面時到底該誰給誰行禮呢?這畫面想想就很美。想當年為此苦惱不已的漢高祖劉邦,在臣子的提醒下給了老父一個“太上皇”名號,才化解此難題。

秦藩只是一個大明王朝的一個藩國,朱懷埢即便承襲王位,也無權賦予老爹在地位上可以與自己頭銜。為化解尷尬,他上疏請求自己只主喪事,而由其父朱惟燫來署理府事,獲得朝廷恩准。朱惟燫見狀竟自我感覺良好的上疏自請襲封秦王,可想而知這種會打朝廷臉的請求自然會被一票否決。

乙未,敕故秦定王惟焯從侄懷埢管理府事,待終喪襲封。先是惟焯卒無嗣,繼妃林氏奏以懷埢主喪管府事。懷埢自請主喪,而以管理讓其父惟燫,得允。惟燫因是遂請進封。禮部奏覆非例。詔不許,敕惟燫歸本府,還所降敕。

”(《明世宗實錄》)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明世宗劇照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二月,朱懷埢由鎮國中尉晉封秦王

,其妻恭人崔氏進封秦王妃。

從宗室排行第六的鎮國中尉,一躍而成排行第一的藩王,這反差簡直是一個在地,一個在天。整個明朝也僅此一例

老子是奉國將軍,兒子是藩王,就問你朱惟燫尷不尷尬!好在朝廷很快幫他解決了這個難題。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明世宗下旨追封秦王朱懷埢的曾祖父鎮國將軍朱誠潤為秦恭王,祖父輔國將軍朱秉柎為秦順王,生父奉國將軍朱惟燫為秦端王。不過這對朱惟燫來說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這份追封詔書的發出,代表著他已經不在這個世上了。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八月,秦王朱懷埢薨逝,享年43歲,朝廷賜諡曰宣。由於嫡子朱敬鉁早夭(不見於《明實錄》等史籍,但有《秦世子朱敬鉁壙志》出土),由其庶長子隆德王朱敬鎔,於隆慶三年(1569年)四月襲封。

萬曆四年(1576年)三月,秦王朱敬鎔薨逝,享年36歲,朝廷賜諡曰靖。

萬曆九年(1581年)四月,秦世子朱誼澏襲封。萬曆十四年(1586年)秦王朱誼澏薨逝,朝廷賜諡曰敬。

由於無子,大宗再次絕嗣,世系發生轉移。

萬曆十五年,秦敬王朱誼澏之弟紫陽王朱誼漶襲爵。

從朱誼漶這代起,《明史·諸王傳》關於秦藩大宗的記載完全錯誤

《明史·諸王傳》稱“弟誼漶由紫陽王嗣。薨,子存樞嗣”。實際上朱誼漶薨逝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諡號為“肅”。而《明史》中的秦藩末王朱存樞,死於崇禎二年(1629年),去世時的身份為秦世子。朱存樞死後不久,朱誼漶的庶三子朱存機被冊立為世子並於崇禎十二年六月襲爵,崇禎十四年二月薨逝,享年47歲朝廷賜諡曰景。(以上出自《秦景王壙志》)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明史》

因朱存樞無子,秦藩在臨近明朝滅亡之時再次發生世系轉移,由其弟朱存極襲爵

。故而朱存極才是秦藩的末王,崇禎十六年西安城破時出降李自成,後被押至北京,清軍入關後,去向不明,

很可能死於清朝之手,所以《明史·諸王傳》才故意把朱存樞當成秦藩末王,以此來進行掩蓋

逐漸消亡的郡國

朱樉的“餘辜顯然”除影響大宗外,還影響到了秦藩的小宗各個郡國的存亡。

始封君秦愍王朱樉共有六子,故愍王系的郡國共有五家

,分別是:嫡次子朱尚烈的永興王,嫡三子朱尚煜的保安王,四子朱尚烐的興平王,五子朱尚灴的永壽王,六子朱尚炌的安定王。

第二代秦隱王朱尚炳共有六子,故隱王系的郡國共有三家

,分別是:庶長子朱志均的渭南王,三子朱志的富平王,四子朱志堢的宜川王。

第五代秦康王朱志共有四子,故康王系的郡國共有三家

,分別是:庶長子朱公銘的臨潼王,次子朱公鏜的郃陽王,三子朱公鏳的汧陽王。

第六代秦惠王朱公錫一系的郡國只有一家

:庶長子朱誠泳的鎮安王。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郡王冠冕

這12家是秦藩在明朝前半程獲封的郡國。後面因朱懷埢是由鎮國中尉晉封秦王,一度被認為是冒封,故除承襲秦王之位的子嗣外,其餘子嗣只能獲封輔國中尉,直到萬曆後期才又開始冊封郡王,只不過離亡國已經為時不遠,很多至亡國之時都還沒往下傳。故對秦藩的郡國,只看前半程所封的就可。

這14家郡國中,渭南王、富平王、臨潼王、鎮安王四家因承襲大宗,例不傳襲而被除國。

永興王共傳承六代,因第四代永興王朱誠瀾無子,由堂侄奉國將軍朱秉櫸於正德六年(1511年)嗣封。明世宗即位後嚴打冒封,朱秉櫸以侄繼叔被認定為冒封,故其子第六代永興王朱惟熣在萬曆二年(1574年)薨逝後,被除國。

保安王共傳承七代,因第四代榮穆王朱誠潢、第五代昭和王朱誠淥、第六代靖和王朱誠漖,連續兩次兄終弟及,在嘉靖年間被認定為冒封。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第七代保安王朱秉棧薨逝後,被除國。

興平王傳承三代後,因大宗絕嗣,而於成化十二年(1476年)除國。

安定郡國則是因為始封君朱尚炌自己作死,竟然異想天開的在永樂十六年(1418年)想想學四叔造反當皇帝。他四叔,當朝皇帝明成祖朱棣就是靠造反起家,哪會將朱尚炌過家家般的兒戲放在眼裡,三下五除二將將他鎮壓了。隨即朱尚炌被貶為庶人,一家子去鳳陽高牆報到,安定郡國自然也被除國了。

宜川王在傳承四世後,在嘉靖元年(1522年)因大宗絕嗣,而被除國。

郃陽王共傳承四世,或者也可以說是二世,只有始封君郃陽惠恭王朱公鏜,嗣王郃陽溫穆王朱誠泓真正在位。第三代郃陽悼安王朱誠澮,第四代郃陽安僖王朱秉檄,都是在朝廷同意其襲封,可尚未冊封就以去世,諡號屬於追贈。因又要開啟第二次兄終弟及,被認定為冒封,故於正德三年(1508年)被除國,朱秉檄之弟輔國將軍朱秉橘以本爵奉祀。

汧陽王共傳承三世,於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因大宗絕嗣,而被除國。

秦藩: 傳承艱難的大明第一親藩, 大宗屢屢絕嗣, 郡王一度僅餘一家

點選載入圖片

明世宗劇照

綜合起來,秦藩各郡國中,有4家因入繼大宗而例不傳襲,1家因造反而除國,3家因冒封而除國,3家因大宗絕嗣除國。只有朱樉第五子永壽懷簡王朱尚灴傳下來的永壽王這一支,頑強地存活到了明亡。在11:1這個比例下,永壽王能過五關斬六將的連續趟過大宗絕嗣、冒封等陷阱傳到明末,還真是不容易。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