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人物】百家講壇于丹:任何疏忽的靈感都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任何疏忽的靈感事實上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羅丹

【人物】百家講壇于丹:任何疏忽的靈感都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對於愛好讀書的人來說,“百家講壇”這一節目的出現可以說,猶如夏日樹下乘涼時吹來的一陣涼爽的風,實在是舒適得很。

聽易中天在“百家講壇”的講臺上,揮斥方遒,講解他心目中的《三國》,給臺下的,螢幕前的觀眾帶來不可磨滅的印象。

同一時期,于丹在“百家講壇”講解的《論語》卻只是空洞的之乎者也,沒有一絲的國學價值。

講臺上的成就

對於研究國學的學者來說,能夠把自己心目中的國學帶給身邊的人,能夠影響到身邊的人,也算無愧於自己潛心研究的結果。

【人物】百家講壇于丹:任何疏忽的靈感都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同為研究國學的學者,易中天在“百家講壇”的講臺上為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獨樹一幟的講解風格也是眾多觀眾的選擇。在易中天講解的《三國》裡,

諸葛孔明永遠都是一副泰然自若拿著扇子的模樣;在他講解裡,歷史上總被稱作“奸佞”的曹操似乎有了不一樣的風度。

無論是講臺上自然而然引入的故事,還是教會聽眾的道理。易中天似乎都是顯得得心應手。一時間,“百家講壇”上易中天被大家熟知。

于丹亦然,當她站到“百家講壇”的講臺上時,她心裡滿是對《論語》的崇敬。一開始她也希望將好的《論語》帶給大家,讓大家也愛上《論語》

,在於丹的講解下,生澀的《論語》似乎變得簡單了些。

【人物】百家講壇于丹:任何疏忽的靈感都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當然,在“百家講壇”講臺上講解過的于丹也一瞬間被大家認識。原來,還有這樣一位瞭解《論語》的講師。

“變質”的《論語》

鏡子的發明是為了正衣冠,古時有唐太宗視大臣為自己的明鏡,來幫助自己明是非。如今人們用鏡子來正衣冠。

況且此鏡子非彼鏡子,可對於願意進步的人來說,無非都是好的作用。

漸漸地,于丹在“百家講壇”的時間一長,愛好國學的觀眾發現,于丹的《論語》似乎沒有印象中的那種“高大上”的感覺了。

在於丹的講解下,一句“吾日三省吾身”,“有朋自遠方來”都變得不一樣,這些深刻的句子被于丹代入了通俗的雞湯。

這對於愛好《論語》的人來說,實在是接受不了。

【人物】百家講壇于丹:任何疏忽的靈感都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也許只是這幾句呢?也許往後于丹講解的就會換風格了呢?”人們在發現了這一問題以後一陣熱議。對喜歡國學的人自然是很難討厭,在一開始的時間裡,人們會給她找一些還能說得過去的藉口。

可人們發現,在越來越多的日子裡,于丹都在用心靈雞湯為大家講解。這實在是不符合“國學”的標準。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很多“吐槽”于丹的人裡,竟然大部分是于丹教過的北大的學生,也許在很久之前,

她的講解就已經出現這樣顯而易見的弊端了吧。

或許對於于丹來說,她學習到的知識很多,但是人品實在是不可恭維,

她對國學的初心也漸漸開始有了新的變化。

把錢放在第一位

【人物】百家講壇于丹:任何疏忽的靈感都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對於愛好文學的人來說,並沒有把文學當作掙錢的武器。也許對於于丹來說,她是一名優秀的,為學生講解社會學課程的教師,可她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愛好國學者。甚至,她根本稱不上是能夠為大家描繪出國學,深奧道理的學者。

于丹也許能夠在當今社會做一名引導迷茫人們的心靈導師,在人們為前路迷茫為前路苦惱時,給他們講一些永遠向上的心靈雞湯和正能量。

也僅限於此。

而“國學”這一名詞,也許可以說是愛好,也許可以說是學習。于丹對於別的愛好國學的人來說,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她在北大任教,自然有很多資源和研究的書籍,可於丹從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

她的認識仍舊很淺薄,僅僅停留在漂浮的層面,

並沒有深入學習,也沒有深入研究,因此,于丹自然不能僅靠淺薄的心靈雞湯來為大家講解深奧的《論語》。

【人物】百家講壇于丹:任何疏忽的靈感都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另一方面,于丹更可以用“鑽錢眼裡了”來形容,在於丹為“百家講壇”講解的日子後,記者對於丹進行了深扒。更是發現在易中天的採訪裡,他稱

。易中天這樣說,無非是給於丹留一些面子。

在大家看來,于丹為了錢去上“百家講壇”這樣自然無法真正地深入國學。可即便如此,于丹依舊沒有反思自己,反而在後面的日子裡,在越來越多的綜藝里人們都能發現于丹的身影…有時是鑑寶節目,有時是歷史節目,都可以看到于丹坐在那裡講解。

時間是個定數,卻也是個變數

。可對於一開始人們期待于丹上“百家講壇”的那個時候,也不想看到現在她在各大節目撐場面的樣子吧。

【人物】百家講壇于丹:任何疏忽的靈感都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總結:

曾讀到過這樣一句話

“胸中無知識,正如手中無錢”

,也許對於于丹來說,還沒有到這個地步。一個“北大教師”的頭銜都已經足夠讓她被人所信任擁有大量的知識了。可《論語》的事情發生之後,人們都希望她能夠有變化,令人失望的是,于丹並沒有。

當陷入事業的低潮,再怎麼執著也無法改變現狀時,

必須懂得適時斷舍離的道理,跳脫那些讓我們停滯不前的人或者事物時,才有可能再次擁有生命裡的另一個春天。

可是于丹讀了再多的書,也許她是懂的,可是對於于丹來說,在錢的面前,一切都不過如此。

【人物】百家講壇于丹:任何疏忽的靈感都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

對於我們這些看客來說,並不應該只是看客。在我們看到于丹的現狀時,更應該做的則是

反思我們自己

…反思自己是否因為外界的虛無來放棄自己的原則?反思自己是否在面對燈紅酒綠時依舊堅定著自己的初心?反思自己是否真正的得吾日三省吾身呢?

讀到這裡,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可別為了抓不住的,放棄了自己赤誠的一顆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