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主編溫靜導讀

:《朗讀者》第三季將重點落在朗讀主體的挖掘上,是誰在朗讀?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是我們身邊真實存在的人,他們強烈、明晰又不落窠臼的自我認知和表達,是與世界、與生命珍貴的對話!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文/安哲

文化自信並非一蹴而就,要經過長期的積累沉澱和影響提升,才得以生成。而生命的力量也不可能在一日內參透,需要深刻體悟生活,才能看到更多、獲得更多。正是基於這一客觀實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重磅打造的大型文化節目《朗讀者》第三季,不僅將動人心魄的“文學之光”打在人們的頭頂,更是藉由這一方式,開啟了一場場關於內心和遠方的“時空懇談”,在朗讀中幫助人們找到通向文化自信與人生參悟的必由之路。

“有一天,白貓靜靜地躺倒在虎斑貓的懷裡,虎斑貓抱著白貓,流了大滴大滴的眼淚,它頭一次哭了。一天中午,它的哭聲停止了,虎斑貓靜靜地一動不動地躺在了白貓的身邊,它再也沒有活過來”,未能見母親最後一面、滿滿遺憾的康輝用活了100萬次都沒有真正愛過誰,直到第100萬零1次體會到愛的貓,鼓勵那些努力生活著、努力在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淚水的人們。《朗讀者》第三季第四期播出,康輝眼角的淚,顫抖的聲音,又一次讓人破防淚目了……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當這些僅僅憑著文字就能夠打動人心的警世通言,從朗讀者們的口中流淌而出,讓無數觀眾為之觸動和沉思。這種難以抵擋的洪荒之力,恰恰在於朗讀者與書寫者共同為觀眾帶來的那份心靈直擊。正如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夏潮所說:

《朗讀者》給觀眾提供了一種精神的審美,不僅僅是給人們提供思想的力量和道德的教化,更多的是一種審美的啟迪。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朗讀者》第三季將重點落在朗讀主體的挖掘上,是誰在朗讀?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是我們身邊真實存在的人,他們強烈、明晰又不落窠臼的自我認知和表達,是與世界、與生命珍貴的對話!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一次朗讀,

也是一場關於人生的遇見

總有一段故事,能引領人們閱歷歲月人生,感受世道人心;總有一段文字,能引領人們看見時代洪流,見證山河冷暖;總有一個人的經歷,能與人共享共情,讓人開啟眼界。《朗讀者》第三季第四期播出,留下了無數令人難忘的迴響。

“每走一步都是有收穫的,痛苦是一種收穫,艱難是一種收穫”,那是刀鋒戰士獨腳潘面對命運無常堅持傾聽自己的“腳步聲”,將一切變成自己精神財富的生命智慧;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我們必須與萬物同生共存,我們需要自然界,特別是那些看似荒野,實為家園的地方,正是這些地方,庇護著我們子子孫孫賴以生存的那些洞天福地”,是86歲潘文石為中國瀕危的野生大熊貓、白頭葉猴、中華白海豚帶來生的希望背後的理想與信仰;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呢?”世界冠軍劉虹用一連串的提問表達母親對孩子的愛,對社會的囑託,對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期待……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節目中,董卿在與每個朗讀者展開心靈對話的過程中,都極其注重挖掘個人際遇與時代、生命價值的關係,使其更像是一位時代的同行者。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無論是康輝在面對母親離世自己卻不在身邊後無法勇敢直面的時刻,還是獨腳潘因為孩子重新找到站起來、行更遠的支點而按捺不住的內心波瀾,又或者是劉虹在成為媽媽後重返奧運賽場向獎牌衝擊的心路歷程,這些不同的人生經歷與可喜成就,都在時代的洪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讓觀眾在感觸與感動的同時,接收到文化自信的價值鼓舞和中國精神的價值感召。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對不勇敢時刻的回眸,

同樣匯聚成前行的精神圖譜

邁入第三季,誰朗讀、為誰朗讀,如何讓朗讀本身成為人與人之間相互溫暖、共鳴的堅實橋樑,在顯與隱中有節奏地實現變調與昇華,完成從藝術性向時代性、社會性的再度升級,無疑是新一季《朗讀者》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顯”的層面,《朗讀者》第三季以12個關乎個體命運的開放式命題,展現每個人的親身經歷和火熱生活,去嘗試激發觀眾對精神世界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就如康輝對“哪些時刻你不夠勇敢”這一命題的理解——我們探討的不夠勇敢,也可能是我們做的最勇敢的嘗試。正是因為捱過了孩子生病對職業運動訓練的痛苦煎熬,才讓劉虹得以衝破年紀、身份的侷限,繼續贏得馳騁在競技賽場上的人生輝煌;正因為潘文石和學生堅守在秦嶺的13年,經歷了萬千的困苦磨礪,才換來了長青地區由伐林區向生態保護區的巨大轉變,更是為眾多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動植物帶來了繼續繁衍的機會。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在“隱”的層面,《朗讀者》第三季透過48位朗讀者的溫情講述,詮釋每個生命個體與時代變革間的深層聯絡。第四期中,有兩度打破世界紀錄的大滿貫的中國田徑運動員、有稱為“國家面孔”的主持人、有生物學專家、教授,他們雖身份不同,卻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各自的領域中有足夠的沉澱與堅持。自2002年進入廣東省田徑隊,劉虹征戰賽場19年;康輝精準莊重的颱風源於28年的專業積累;86歲高齡的潘文石,幾十年如一日地穿梭在人跡罕至的茫茫雪林、崇山峻嶺之間,即使他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依然能看到他對貧窮甘之如飴,對野外奔騰的熱血的周身燃燒的摯愛……他們代表著行業、代表著每一個熱愛事業的人,以點帶面,方能見微知著,他們也代表和你我一樣成長在時代浪潮下的普羅大眾,從他們身上觀眾可以感受中國人奮鬥與富強的密碼。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12期節目、48位朗讀者、有12道探尋人與世界間關係的命題,為每一個華夏兒女而度。它所蘊含的空間跨度與時間跨度,以及由不斷交出“答案”的朗讀者身上所展現出的精神圖譜,一起構成了《朗讀者》第三季中的核心題眼,讓觀眾感受到了一種向上的、奮鬥的力量,這些情感既屬於個體,也屬於這個時代,是足以凝聚起千萬中國人共同邁向新徵程的精氣神。

在古老而全新的朗讀熱土上,

擁抱自信真誠的精神家園

作為全民閱讀時代的“領讀者”,《朗讀者》第一季被譽為“清流”,引領觀眾重拾文學之美;第二季則透過提升嘉賓、文字、主題的開合度,陪伴大家開啟朗讀的眼界;《朗讀者》第三季透過對是誰在朗讀的多維探索,帶來的不僅是一份精進飛躍的文化力量,更是在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上再上新臺階,體現出更為強烈的時代擔當、社會觀照和思想縱深度。

第三季《朗讀者》將朗讀者的主體進一步擴充套件,不僅發起了“一平方米”活動,使其從一檔電視文藝節目迭代創新融匯多種表達形態和傳播形態的全媒體新物種,還發起了“人人都是朗讀者”的倡議,激勵更多人把讀書的興趣付諸於實踐,是誰在朗讀,是節目嘉賓,也是你我。

談及《朗讀者》第三季歸來的動力,董卿表示,經過了不同尋常的2020年,大家對自己、對生命、對未來都產生了許多感悟、思考及期待,《朗讀者》想扮演一面鏡子的角色,引領觀眾去反觀自身,汲取力量,找到答案。

每一個個體的思想與力量,共同抒寫了這個時代的深邃底色。為了更好地實現由個體至群體的這種情感轉換,第三季《朗讀者》邀請了一批極具分量的時代人物,彙集了“時代楷模”“七一勳章”“最美奮鬥者”“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感動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友誼獎”等殊榮,或在各領域堪稱行業泰斗和榜樣人物的星光面孔……節目中所列舉的一個個樣本,是真正屬於每個中國人的故事,以此引領觀眾以一種能夠與之扣合的真實共鳴,去浸入回憶、思索與展望中,實現對時代最鮮活的註解和最深刻的思考。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以荒野為家,潘文石實踐著他作為一名生物學家的理想與信仰,並感召著一代代年輕人投身到野生動物的調查與保護之中;挑戰不止,每一次目標的達成,都讓獨腳潘在一次又一次的堅持中拓寬生命,感受生命更多的可能性;重返賽場,劉虹告訴我們生育不是女運動員的分水嶺,奧運冠軍不是職業生涯的盡頭;入行二十多年幾乎從不出錯的康輝,無限趨近完美的專業背後是超乎尋常的堅持。

《朗讀者》:是誰在朗讀?

聚集各領域堪稱行業泰斗和榜樣人物,可以說在綜藝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一次。第三季《朗讀者》沉下心來、俯下身去,耐心找尋有價值有溫度的朗讀者,穩穩舉起文化自信的旗幟,將根植於歷史傳承和民族基因的文化核心與時代人物的精神內涵,以沾著泥土、帶著露珠的鮮活樣貌,熱氣騰騰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與觀眾一起感受一起思考,才是緊扣年輕一代的文化需求,進而滿足時代需要、肩負社會職責的媒體本色。在這一點上,《朗讀者》的創作思維,將啟發更多的同業展開對人物主體價值的探索。

正如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一川所說:

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文心”,也就是可以透過語言、語文的生活來尋找生活的意義。《朗讀者》整個節目實際上是以“文心”去引領朗讀者們,同時又以《朗讀者》去啟用“文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