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重磅】地產百強倒掉的9種可能,99% 以上都是被自己幹掉的. . .

最近2年,地產行業陷入危機乃至關門、被收購的企業不少,有一些還是曾經的地產百強。

他們為什麼倒下,誰是下一個?誰能活下去?誰能活得好?

這些問題,關係所有地產人的命運。

明源君最近也和一些房企高管探討過這些問題,結論是:

1、倒掉的房企,99%以上都不是被對手幹掉,而是被自己幹掉的!

2、野心大於能力,就會倒下!如果只是想活下去,之前積累下一項優勢就可以。

3、但房企要想活得好、繼續做大,就很難!企業不但必須有特長,還不能有短板。

1

其他行業,企業會被競爭對手幹掉

而房企倒掉,99%是因為自己犯了大錯

網際網路、手機等高新行業,乃至礦泉水等傳統行業是殘酷的,只有幾家頭部企業能活下來,有些甚至只有2、3家龍頭企業能活下來,其他的都會被競爭對手幹掉。

大家近幾年有親身體驗的打車APP之戰、外賣APP之戰、智慧手機之戰,結果都是如此。

為什麼呢?核心是3個原因:

1、打車、外賣等網際網路服務,手機等標準產品,都是可以覆蓋全國所有客戶的,客戶有充分的選擇權。你的客戶一旦被優秀的對手搶走,幾乎不可能再回來。

2、網際網路服務針對海量客戶,單個使用者的成本是可以不斷攤薄的;手機等標準品的成本,因為產量不斷擴大,也是可以不斷降低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對手使用者數量比你大,就可以在同價格情況下提供品質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而這些行業又已經習慣“短期虧本搶客戶,長期壟斷賺大錢”,往往在拿到融資後就會迅速燒錢,透過發起價格戰等讓對手出局。

3、標準化商品短期內可能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也就是部分商品註定賣不出去。

可地產行業的情況卻與此有根本的不同:

1、首先,房子這種商品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不是一種標準品,客戶並沒有充分的選擇權。北京的剛需、改善,不可能選擇上海的房子;想要今年買房的客戶,沒辦法選擇2年後開盤的專案;只出得起300萬首付的客戶,沒法選擇2000萬總價的房子;有的房子你很不喜歡,可你的兄弟卻非常喜歡……

2、其次,房子的成本里面,地價、建安成本等等佔了大頭。這些成本里,地價不會因為房企規模的擴大而攤薄,建安成本可能因為採購規模擴大而略微降低,但無法持續降低。

因此,地產行業即使存在價格戰,也很有限,不會像其他行業那樣你死我活。

3、

土地

供給由地方政府掌握,而各級政府又在持續調控,目前房子整體基本處於供需平衡的狀態,在大部分一二線城市更是供不應求。供大於求的情況,只出現在某些時間的少數城市。

也正因為地產行業的這種特殊性。

一般情況下,房企制定自身戰略的時候,更多是考慮政策、市場、自身優勢,競爭對手則是次之又次的考慮因素。

沒有哪家房企有非要把誰幹掉的想法。

有幾件事實,可以充分說明房企大多是被自己,而非競爭對手幹掉的:

一、在大部分城市,最牛的房企市場佔有率也不超過10%,在極少數城市,有接近15%的。這個比例並不構成壟斷,其他人都還有充分的發展空間。

二、一家曾經的千億巨頭已經奄奄一息,等人救命,可其旗下的專案卻只有2種情況:

1、該專案已經全部賣出去了,客戶催著交房,可他自己卻沒錢修了。

2、該專案雖然還沒賣出去,但地不錯,很多人想要。

三、有些房企

破產

被收購後,旗下專案迅速盤活,很快銷售一空……

既然倒掉的房企都不是被對手幹掉的,那他們是如何被自己幹掉的呢?什麼樣的房企才能活下去?

2

野心大於能力,就會倒下去

活下去相對容易,有一項優勢就可以

房企垮塌前得最後一步,都是類似的的:

可能是銀行、供應商的一次起訴,導致相關資產被

查封

;可能是媒體的一次報道;也可能是內部的一個流言……

而一旦相關訊息傳出去,多米諾骨牌效應就產生了……當一家金融機構把你拉入黑名單,很快整個行業你都借不到錢了。一家供應商上門討債,很快幾百家就會上門來……

最終,資金鍊徹底斷裂,企業徹底崩盤!

接下來,要麼破產、要麼等待收購……

不在倒掉的房企內部的人,往往只能看到這最後一步,但事實上,在這最後一步到來之前,倒掉的房企已經走錯了關鍵的2步。

錯誤的第一步,是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而開始盲目擴張

房企擴張的方向,一般有2種:一種是繼續幹房地產,另一種則是多元化。

繼續幹房地產的,問題一般出在拿錯地,或者拿地後開發、銷售能力不足。

拿錯地,第一種是拿的地太偏,根本賣不出去;第二種則是拿的地太貴,按市場價賣掉會虧本。這背後的根本問題則是判斷區域、判斷週期的能力不足。

開發、銷售能力不足,核心是因為標準化深度不夠,無法透過招聘人才,迅速複製自己的能力。

而幹多元化的,問題也往往出在: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就開始幹。

業內做多元化比較成功的房企,大多是把自己定位成投資方,分散投資風險,不佔用自己精力,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自己獲取利潤就好。

而做多元化失敗的房企,通常是老闆自己撲上去幹。可自己根本就沒有相關行業的基因,很容易做出錯誤決策。房企本身執行力又很強,老闆的錯誤決策被超強的執行力不斷放大,中間又沒人敢提不同意見,最終不可挽回……

錯誤的第二步,則是沒有看清楚時代的變化,而開始等待,希望週期和時間為自己解套

如果只是拿錯一些地、拿貴一些地,或者拿了地自己沒有能力開發,並不是不能回頭的。

地拿錯了、拿貴了,地總是在的。

自己開發不了,就賣給別人,或者合作開發。前些年積累的200億身家,把資產全部出售、還債之後,縮水成100億,也還可以東山再起。

可是,有些房企在這個時候,開始等待。

拿了偏遠地方的地的,等待那個地方旺起來;拿了貴的地的,等待當地的房價漲起來。

可現在時代已經變了,房價上漲沒那麼快了,大週期沒有了,可自家的財務成本,卻比以前高得多。

於是,這場等待就成了死亡等待!

還有另一種更恐怖的操作,是手裡的專案大部分都有問題,卻又另外加槓桿,去做更多專案,以“對沖”。這其實是進一步加大了風險!

走錯這兩步之後,第三步的到來,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而之所以會走錯這兩步,則是因為房企老闆的恐懼,或者不甘心:

不甘心,是不接受行業格局已經基本確定的現實,希望自己還能彎道超車,成為百強、三十強、十強!

恐懼,則是擔心自己做不到某個規模,就會被競爭對手幹掉!

而事實上,這種恐懼大可不必,地產行業的特殊之處,明源君在第一部分已經講過,而正因為這種特殊之處,房企在之前只要鍛煉出一項優勢,就可以活下去:

1、有品牌、產品優勢的,在自己熟悉的區域,生存不成問題,想稍微擴大點規模,則可以和別人合作。

2、對區域市場熟悉,知道如何和區域政府打交道的地方龍頭,可以憑藉自己的優勢拿地、走流程,和外來的有資金、開發能力優勢的巨頭合作。

3、有產業優勢的,可以拿到更便宜的地,佔得先機。

……

總之,只要有一項優勢,又沒有快速擴張的野心,活下去都不成問題。

有人可能會問,那什麼優勢都沒有的房企呢?

那隻能說明該房企根本不適合幹這一行,還是儘早退出吧!

而對於想繼續擴張的房企來說,難度確實越來越大了……

3

活得好很難,6種力一個都不能少

要想逆襲,就需要紅利,明源君之前撰文說過,土地紅利、週期紅利、金融紅利基本都已經成為過去,未來的紅利,只有城市化紅利、科技紅利、管理紅利!

要想獲取城市化紅利,有2個途徑:

1、透過深入研究,拿下別人不看好區域的地,而該區域未來的發展超出預期。

2、透過長期運營,透過自己的努力,把一大塊資源不健全的地,變成擁有優勢資源的地。

深耕三四線的碧桂園,很大程度上是在實現1,而全力投入城市運營的金茂,是在實現2。

要想獲取科技紅利,則需要長期投入:

1、大資料統計客戶需求,AI參與設計,精準找到客戶,實現營銷費用最低化、溢價最大化。

2、所有資料即時線上,是虧是賺第一時間知道,實現智慧決策,避免經營風險。

3、建築工地、物業管理大量使用機器人,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效率更高,減少人力成本。

……

恆大的“房車寶”,已經實現1的一部分;明源的數字化系統,已經實現2的一部分;碧桂園的機器人,已經實現3的一部分……

城市化紅利、科技紅利,都必須結合公司管理才能最終兌現。

本質上來說,他們也都屬於管理紅利的一部分!

要想獲取管理紅利,迅速擴大規模,就不能有短板,下面6種能力缺一不可:

1、戰略能力

:去哪裡佈局?成長多快?和誰合作?從哪個方向突破?3大紅利消失後,行業雞犬升天的時代結束,房企的戰略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2、品牌力

:品牌力的強弱,決定了你在市場上的號召力,決定了你專案的銷售速度乃至營銷費用,也決定了其他房企和你合作意願的強弱。

3、產品力

:產品力是品牌力的基礎,也是贏得客戶的基礎,沒有這個,一切都是無本之木!

4、成本力

:這是一種綜合能力,從前端的融資成本控制,到中間的建安成本控制,在地產低利潤時代,成本力不強很難生存。

5、運營力

:週轉速度能否越來越快?能否實現產銷平衡,不壓貨、不缺貨?這些都是運營力決定的。

6、標準化能力

:有地開發不了、嚴重缺乏人才,核心都是因為標準化能力不足。標準化深度夠了,就可以用70分的人做出90分的事情,在擴張中就不會缺乏人才。

總之,房企如果想活下去,只需穩住陣腳、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與同行開展互補合作就好。而還希望擴張、上位的房企,則必須苦練內功、補齊短板、擴大優勢才可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