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餐桌上的中國史》:不瞭解點歷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吃貨

我是@小狐女的狐言狐語,一個喜歡閱讀、碼字、手工、美食,希望快樂充實度過每一天的人。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評論轉發,一起探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餐桌上的中國史》:不瞭解點歷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吃貨

在網路時代的傳播下,原本帶有點貶義的“吃貨”這個詞成為了美食愛好者與美食家的代名詞。原本以為懂得烹飪與品嚐五味的人就可稱之為“吃貨”,可是在翻閱過這本《餐桌上的中國史》之後才發覺,“吃貨”這個稱謂還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擔當的起得。

原來不管是罕見的珍饈美味還是平日裡的家常便飯,若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細究它的來龍去脈,這其中居然有這許多的趣味冷知識是我們從前所不知道的。

筷子的正確擺放應該是橫著還是縱著?

過生日吃麵條的習俗從何時開始呢?

現代主要烹調方式的“炒”又是在什麼時候發明的呢?

……

《餐桌上的中國史》:不瞭解點歷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吃貨

與這些問題中有關的食物內容,很多都是我們日常中經常見到的,可是這些與歷史知識相關的問題卻大多數都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說起“菲”這個字,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它是一個很美好的字,一般會用來給女孩子取名字。曾經的歌曲天后、還有前段時間因為一部古偶劇再度大火的天仙女演員,她們的名字中都有“菲”這個字。

不過這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若是認真地去追究“菲”字的出處,可能很多父母會後悔給自家的孩子的名字中採用“菲”這個字。

《餐桌上的中國史》:不瞭解點歷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吃貨

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的曾經出現過許多植物的名稱,其中的《國風》中有一首《穀風。邶風》,裡面有一句“採葑採菲,無以下體”,“葑”指的是現在經常會被用來做酸菜的蔓菁,而這“菲”則是我們現在經常見到的蘿蔔。

這樣一看,頓時感覺有些不好,某位知名女演員的名字直譯出來就是“也是蘿蔔”,可是心中是怎麼也無法將熒幕上仙氣飄飄的她與兔子喜歡吃的食物聯絡起來的。

此時不得不感嘆中華文明博大精深,若是細細地探究起來,連吃的食物都暗藏各種玄機與奧妙。

《餐桌上的中國史》:不瞭解點歷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吃貨

上述內容可不是作者張競為博人眼球而信口胡謅的,他的書中所講述的諸多食物相關中國歷史知識,每一處內容都會有相關的史書文獻作為歷史依據,並且對於難以把握的問題作者不會強行給出結論,而是將事實內容陳列出來,讓讀者自己去做出判斷。所以說這本《餐桌上的中國史》讀來雖然會讓人有一種非常輕鬆愉悅的感覺,但作者創作此書的態度卻是非常嚴謹的,知識性也是非常強烈的。

《餐桌上的中國史》:不瞭解點歷史,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吃貨

從前以為對於美食的瞭解只要懂得品味食物的味道與學會烹製這部分就已足矣,現在看來還是遠遠不夠的。對於舌尖上的中國我們所應該瞭解的絕不僅僅只有“色香味”的那一部分,對於其背後的歷史文化更應該有所瞭解。若是不瞭解點歷史知識,還真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吃貨”一枚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