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隱入塵煙》扭曲的“家愛”,為什麼是最大的敗筆與遺憾?

當前,電影《隱入塵煙》帶來的影響成為社會輿論爭辯的焦點。叫好聲呼天震地、排山倒海,批判之聲雖居一隅,然也不絕於耳。《隱入塵煙》電影的藝術性自有其獨特之處,今不贅述。網上批判者,基本是基於電影情節對社會現實的悖離。

仁者見山,智者見者。對於關注中國文化傳統及傳播的我而言,今願冒天下之“飛矢”,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和傳播,剖析《隱入塵煙》這部電影存在的問題。

從電影的大致分類而論,《隱入塵煙》可以歸到愛情電影的類別之中。電影設定的故事情節很清晰:兩個不幸的人馬有鐵與貴英,一個木訥,一個身患疾痼,分別被原生家庭“逐出”,因偶然結合一起,一貧如洗,相依為命,卻產生了愛情情愫的最高境界,演繹了一段情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催人淚下的悲苦生活。

大西北荒漠背景之下的兩位最普通、甚至是“低能”的人,不但遭到“家族”的放逐,而且也被他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鄉村世界放逐到“世界的邊緣”。在親屬、鄉鄰灰白的眼球中,他們像塵埃一樣渺小,幾乎沒有關心他們的人。然而即使是

茅椽蓬牖,瓦灶繩床,

兩個卻活得無比真實親切。夫妻兩人加上一頭毛驢,這就是貫穿電影始終的主要活物。電影主題演化成極端悲情:女主人公在眾目之中,竟落水而亡,男主人公服毒自殺。(《隱入塵煙》開放式的結尾,更引發觀眾的懸念迭起)

《隱入塵煙》扭曲的“家愛”,為什麼是最大的敗筆與遺憾?

我不是影評人,平日關注更多的是世界上各種的文化,我願意從文化的角度解讀這部電影潛在的邏輯中存在的對中華民族和文化的悖離!凡事需要講講道理。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判斷和認定呢?

一般而論, 悲劇類影視文藝作品大致可分為兩類:

1、肥皂劇:作品為博得觀眾眼球關注,甚至滿臉淚花的不幸情節設定經常是:男女主人公千辛萬苦走到一起,幸福生活剛冒了個頭,結果不是男的出車禍成植物人,就是女的得了癌症,馬上面臨死亡。這也對應著老話:天

不測風雲,

人有

旦夕禍福。生老病死,人生四苦,人人不可免。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這是韓國電視劇裡慣用的橋段。這類作品一般稱為“商業片”,隨行就市,下架就淹沒在繁雜波亂的世事空間之內了。

2、社會劇:作品深刻反映了時代的社會關係、政治力量、經濟關係、風俗傳統。人生悲劇的根源來自不公正的社會體制、落後的道德觀念、封建的落後思想。比如喜劇大師卓別林的一系列表現小人物悲苦人生的作品,根據老舍小說《駱駝祥子》改變的《駱駝祥子》的電影、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等等。這些就是傳世經典之作的永恆體例。

《隱入塵煙》扭曲的“家愛”,為什麼是最大的敗筆與遺憾?

悲情電影《隱入塵煙》設定的造成男女主人公悲苦命運的著力點在哪兒呢?似乎既有意外的情節:貴英意外落水而亡;也有社會體制和社會經濟關係的情節:買賣糧食,穀賤傷農、農村低保制度實施的未盡人意等。

然而,透過電影的細節傳遞給我們的是:家和親情扭曲與缺少!

從電影展現出來的情節,結婚前, 馬有鐵與貴英都是有“家”的人:

他的父母以及大哥馬有金,二哥馬有銀都已經去世,三哥馬有銅娶妻生子,馬老四是一個大齡單身漢。

貴英也有一個成家的哥哥。在電影裡,兩家哥哥的生活似乎並不悲慘,擁有的財富也是社會平均值。

馬有鐵與貴英結婚前,他倆是中國傳統家庭的一員,是他們兩家親人的冷漠,甚至虐待,導致兩人婚前各自的不幸;婚後,馬有鐵與貴英相依為命,打造了自己的小屋、開闢了耕地,還有一頭老驢,生活慢慢地變好。只是因為社會的冷漠,鄉親的無情,對失水的貴英無動於衷。貴英的意外去世,引來老馬精神世界的崩塌,以至於提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電影終!

電影的主題思想與橋段的設定,存在哪些問題呢?讓我們放大了來分析。

關於世界文明,關於人類的未來,我時常考慮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數十萬年前,人何以脫離猿類,成為了“人”?為什麼早過智人(當今地球上人類的共祖)數百萬年已經成為“人類”的其他“人種”,為什麼統統滅絕了呢?難道都是因為自然原因呢?尤其是曾與智人同時代的歐洲“尼安德特人”、東南亞的“

弗洛勒斯人”,以及生活在中國“龍人”、“金牛山人”、“大荔人”

的滅絕原因呢?

第二個是外星人來了,類似《三體》裡歌者的使者蒞臨地球,告知地球人:給你們三年時間,你們形成統一的文明價值,證明你們擁有值得交往的文明體,你們的宗族值得存在。否則,地球不可避免地接受二向箔的降維打擊。那麼,歐美文化、伊斯蘭文明、中華文明三種文化,那種可以吸收另外兩大支,成為代表地球人的“文明”呢?中華文明為什麼可以呢?

兩個問題的涉及的知識領域太廣,需要長篇累牘的論證,今天只是一個影評,直接說我考慮的結論了:

1、從猿到人的轉變,是因為猿類的基因突變。在基因突變過程中,產生了“映象”神經元。擁有“映象”神經元的“猿類”,才形成了“人類”的出現!人類自身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完善,最強大和根本的力量來自基於“映象”神經元的進化。“映象神經元”沒有隨著人類逐步進步發展的其他“人類”,都逐步走向了“滅絕”。

《隱入塵煙》扭曲的“家愛”,為什麼是最大的敗筆與遺憾?

至於《

人類簡史

:從動物到上帝》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所謂的因為人類擁有“八卦”的能力而產生強大的進化動力,簡直是開玩笑,糊弄世人。

映象神經元是20世紀末由義大利帕爾馬大學首先發現的,這個發現證明在猴腦存在一種特殊神經元,能夠像照鏡子一樣透過內部模仿而辨認出所觀察物件的動作行為的潛在意義,並且做出相應的情感反應。這個發現一經公佈,立即在全世界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科研人員把這樣一種具有特殊能力的神經元,稱作“大腦魔鏡”。

由於有映象神經元的存在,人類才能學習新知、與人交往,因為人類的認知能力、模仿能力都建立在映象神經元的功能之上。人腦中存在的映象神經元,具有視覺思維和直觀本質的特性,它對於理解人類思維能力的起源、理解人類文化的進化等重大問題有重要意義

2、基於“映象神經元”產生的行為是生理性的,“獨木難成林”。人類演化中的“生理性”行為,只有在以“中華文明”的家族倫理體系和社會關係為主的文明體系中,“映象神經元”才能更好地將個體“生理性”的作用,產生強大的效用,促進人類發展進化。

禮記·大學

》曰:“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為什麼個人“身修”就可以“齊家”?為什麼“齊家”就可以“國治”?為什麼“國治”就可以“平天下”?我們可以從中國文化中找到很多理由,然而基礎性的和生理性的原因卻是“映象神經元”的存在。透過自己可以知曉他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達到識人、同人、乃至和人。

從中華文明和人類共同價值的關係方面來講,中華文明是人類共同價值的深層理論支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公正的基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發展的基礎,“和而不同”是民主的基礎,“以德服人,王道政治”是和平的基礎,“天下為公”是正義的基礎。

由此,我們也可以推出來一個結論:中國文化最小載體是具有血緣關係的“家”,生理性的個體是沒有單獨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只有個人具有了“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擔負了上可光耀祖宗、下為後昆的身家幸福,才是“三不朽”的中國人!每個中國人都是“三生三世”,乃至“永生永世”!我們將具有血緣關係的家族關係擴大的社會關係也是對血緣的“擬製”:師徒為父子,四海之內(朋友)皆兄弟!

我們還可以透過另一箇中國特殊現象來證明一下:

儘管我國也進入價值多元的時代,單就個人品德而言,“聰明”、“勤快”、“誠實”、“大度”等等均無法取得最大的認可度的“公約數”。“聰明”的人不可交,因為極可能“狡詐”,“誠實”的人,可能被稱為“無用”。

唯一一個品德,即使是當下的中國人無人否認其至上的價值是“

孝”

!常在每個中國人嘴裡的那句話是:對養育了他的父母都不好的人,是不能算作“人”的,更不能當朋友,或者放到單位、公司重要的崗位上的。

而“孝”的載體,無疑就是家族的存在。“家族”是“個人”與“社會(國家、天下)”的聯結器和樞紐。有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無疑是極端的偏見和無知。每年春節,地球上最大人群的流動,就是中國人對“家”靈魂價值的信仰,對父母長輩“孝”的體現。即使父母雙親不在了,事死如事生,只要能到墓前祭拜一番,也能達到“宗教”信仰般的心靈和精神的撫慰。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對待“孝”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以猶太教和猶太教演化而來的基督教、伊斯蘭教的社會倫理和到的價值之中,不但沒有“孝”的存在,相反三種宗教是極力抹殺“孝”的價值和行為存在。

《聖經

馬太福音

》記載:他(耶穌)

轉過來對他們說:

人到我

這裡

,若

勝過愛自己

的父母

、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

性命,

就不

能做

我的門徒

耶穌說,凡是在我身邊來的人,如果他不憎恨他的父母,不憎恨他的兄弟姐妹,他就不是我的門徒。耶穌還說,拋棄你的家園,拋棄你的土地,跟我走,我們是上帝的選民,把個人從家族中拖出來,納入到團體,這個團體叫教會。

對於西方文化中的人而言:

任何人出生,有他血緣上的父親,有他自己的家,然後很快經受洗禮,有了第二個父親,叫教父;然後父親和兒子共同在一個教會里,互稱教友。在他們沒有了精神上的“家”,沒有“孝”的倫理和精神價值。

《隱入塵煙》扭曲的“家愛”,為什麼是最大的敗筆與遺憾?

回到《隱入塵煙》電影,

電影《隱入塵煙》是80後導演李睿珺的作品,該片只有女主角海清是專業的演員,難以想象的是其中飾演男一號馬有鐵的演員武仁林是導演的姨父;飾演馬老四嫂子的演員是導演的小姨(武仁林的妻子);飾演馬有鐵侄子的演員是導演的表弟(武仁林的兒子)。

飾演在橋頭聊天時最老的那位老太太的演員是武仁林的母親;導演的父親、母親、舅舅都參演了影片中的角色。武仁林的女兒是學藝術化妝造型的,海清及其他一些演員在電影中的服裝、化妝、造型全部出自她之手,除了跑龍套,武仁林的兒子還在電影裡擔任攝影師的工作。電影裡出現的群演,基本上都是當地的農民。

據導演李睿珺稱:自家人出演電影的大量角色,並不是導演任人唯親,而是因為資金不足,請不起專業的演員,為了節省開支才迫不得已讓家人們幫忙出演。

我們可以當然地認為,他的親戚出演是沒有出場費的。不但沒有出場費,還得付出沉重的勞動:

為求真實,影片裡的土房子就是他們親自動手一磚一瓦蓋起來的。

農村俗語“四大累”:蓋大房、刨大糞、和大泥、吹喇叭。他們就佔了兩個:蓋大房、和大泥。然而,電影《隱入塵煙》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人們的喜歡,也是導演的家屬在攝像機的背後默默地犧牲和付出換來的。

試問

導演李睿珺,若無

家族

的無私支援,電影

《隱入塵煙》

會問世嗎?當然,李睿珺可以拿著劇本繼續融資,然而當資本只夠時,能找到比飾演男一號馬有鐵的姨夫武仁林更好的本色出演的演員嗎?

上面鋪續了這麼多,就是為了揭示、說明《隱入塵煙》電影存在的問題:《

隱入塵煙》的情節,將

馬有鐵與貴英兩人的悲劇人生的起源,設定為來自“家庭”。我們儘可能認為,在電影情節裡,馬有鐵與貴英出場時,他們的父母皆已去世,是企圖說明家庭關愛缺少的合理性。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倫中尚有

兄弟手足之間乃骨肉至親之情

“兄友”、“弟恭”;“兄良”、“弟悌”!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素有“長兄如父”的倫理關係。家庭成員的和睦敦厚,相互扶持是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繁衍昌盛的根本。

然而電影

《隱入塵煙》,主人公馬有鐵與貴英兩人“隱入”世塵,卻也將中國傳統價值核心的“家”,淡化成一縷青煙,消失在虛無的當下天際之間。

儘管可能是“瑕不掩瑜”,然而,《隱入塵煙》在取得巨大成功和社會關注的情況下,卻帶來無限的遺憾。主人公馬有鐵與貴英兩人“隱入”世塵,斯人已去,活著的人還需要繼續好好活著,那他們用什麼搭建社會立足點呢?用什麼恢復疲憊的身軀呢?用什麼慰藉受傷的心靈呢?用什麼建構精神家園呢?

——請勿忘記,在任何時刻、任何境地,我們的生命的來源與靈魂的歸所——“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