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為何不讓朱棣等皇子前來祭奠,非要匆匆下葬?

文/一度歷史觀V

歷史總是會給我們留下許多的難解之謎,縱使現代的後人們再長篇大論,最終的結果不過也是在多種可能的結果之中爭論不休罷了。

只不過,這也是人們好奇心的一種體現,在未知的歷史中探求未解的真相,有多少原本不為人知的故事就是這樣被挖掘出來的,因此人們猜測古代的歷史的腳步,始終也沒有停歇下來。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為何不讓朱棣等皇子前來祭奠,非要匆匆下葬?

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便也是這樣的一個難解之謎——究竟為了在朱元璋死後,建文帝卻不讓在外鎮守的藩王,例如朱棣等人回到都城,前來祭拜其父親呢?並且又為何要匆匆的下葬呢?下面便來簡單的討論一二。

據記載,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舊的皇帝去世,便意味著新的皇帝即將登位。然而,這樣的權位交接,一般來說都是不太安穩的,勢必要出現一定的爭鬥。

朱允炆,他便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在朱元璋的扶持下,他順利的當上了皇帝,其年號為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然而,在朱允炆上位之後並不久,其國家的內部便已經開始混亂了,因此他也僅僅只是當了七年的皇帝。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為何不讓朱棣等皇子前來祭奠,非要匆匆下葬?

那麼,在朱元璋死後,為何建文帝不讓朱棣等人回宮祭拜呢?還匆匆的下葬呢?其原因有兩點,主要還是因為怕。

首先,便是朱元璋自己的意思,他下遺詔:“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意思就是立朱允炆為下一個皇帝,並且讓那些藩王們不要放下工作會來,他讓朱允炆趕緊的將他安葬,不用為了盡孝而拖延太長的時間。因此,從尊重死者的遺囑這方面看來,朱允炆確實也做得有道理。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為何不讓朱棣等皇子前來祭奠,非要匆匆下葬?

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朱允炆自己也害怕。從後面的削藩手段來看,朱允炆對於這些藩王還是相當的忌憚的,因此不讓他們回來,是因為擔心他們一回來就免不了會出現皇位競爭,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只能不讓其迴歸,並早早完事,以免夜長夢多。

這一方面朱元璋早就給他想好了。在朱元璋的晚年,手下的功臣宿將皆被誅殺殆盡了,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朱允炆年紀不大,並沒有太大的威望,因此朱元璋擔心朱允炆會被昔日的功臣所壓制,因此才不顧非議,將功臣宿將門誅殺,而北方的軍事均以諸王主之。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為何不讓朱棣等皇子前來祭奠,非要匆匆下葬?

而朱元璋的遺詔所寫的,就是他害怕自己的死後其他的藩王奔喪的時候,他知道朱允炆不能服眾,他擔心有藩王帶兵進京城奔喪,趁機奪取皇位。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朱元璋也擔心外族會趁這個機會入侵。

以上便是朱允炆的做法的原因了。但是其想法確實是有些多慮了。如若是朱允炆有朱元璋的氣魄的話,那肯定會召藩王入京奔喪,然後再全部抓捕監禁,以此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為何不讓朱棣等皇子前來祭奠,非要匆匆下葬?

這樣的辦法並非不可能,因為當時政策是,如若藩王被詔入京的話,那麼他是不能夠攜帶兵馬的。而且在他過來的沿途都會有朝廷的嚴密監視,而到了京城後,他也不能進城,只能在城外搭設靈棚遙拜。

所以說,即使同意藩王奔喪,他們沒有兵馬,即便是有什麼想法也是實施不了的。而朱允炆還可以將他們這些威脅不費吹灰之力地清除。那麼他又為何不這麼做呢?

這就是俗話說的書生誤國!當時好多大臣主張把朱棣抓起來,但當時兵部尚書齊泰和朱允文親信黃子澄說,抓朱棣會打草驚蛇,不利於以後削藩。然而朝廷要削藩簡直就是路人皆知。更何況在後來,朱棣起兵,而朱棣本有機會生擒朱棣,而卻因為朱允炆囑託不能傷及性命,因此竟然就這樣讓朱棣跑了,不然之後的情況會變成什麼模樣可還真不好說。

對此,你怎麼看呢?

參考資料:《明史》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