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週末和朋友一家聚餐,為了方便就約在了酒店的西餐廳,朋友的媽媽也在,眼見菜一道一道地上,但老人家眼前的餐具卻一點都沒有動。

後來才知道,阿姨吃不慣西餐,一心只想要一碗

簡簡單單、沒有任何西式醬料味

的白米飯。

中國人愛吃主食似乎是寫在基因裡的。

陳曉卿說“一切不下飯的菜都是耍流氓”,蔡瀾先生吃到好吃的,會習慣講“可下白飯三大碗”。

每逢過年過節,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打年糕,也都是大米和小麥做成的主食。

很多時候,在我們的文化裡,“主食管夠”好像某種程度就意味著擁有了最最踏實的幸福生活,這其實是很現實的。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有這樣一類食物,它不僅擔任著填飽肚子的責任,還是身體最重要、最經濟的營養來源。從纖瘦的枝條上,摘取這綠意豐盈的“糧食”;沒錯,就是“糧食”,就是您所熟知的“五穀雜糧”。話說糧食在我國的地位可謂“穩居榜首”,在提供美味和飽腹感的同時,糧食穀物當中所含有的各種營養素更是值得推崇。聊生活、談美食,吃主食、得健康;關於五穀雜糧”,關於您日常食用量較多的這類食物,有些事情希望您深知。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何為“五穀”?

關於五穀,有兩個版本的解釋:

其一,五穀包含麻、菽(shū)、麥、稷(jì)、黍(shǔ)。

其二,五穀包括稻(水稻)、菽、麥、稷、黍。

在這其中,“麻”指的是亞麻籽,“菽”指的是豆類,“麥”指的是小麥,“稷”指的是小米,“黍”指的是大黃米,“稻”指的是水稻。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吃五穀雜糧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提供熱量,助力您的工作和學習:

穀類食品當中富含澱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食用後可以為身體提供熱量,此類食物是機體最經濟、最重要的熱量(能量)來源。

促進腸道代謝,延緩血糖升高:

穀物,特別是全穀物當中,富含膳食纖維,適量攝入可以延緩機體血糖升高、促進腸道代謝、增強飽腹感,從而可以幫助機體預防便秘、結腸癌等問題。

促成“營養素均衡攝入”:

穀物當中富含多種營養物質,特別是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某些礦物質元素(鉀、鐵、鋅、鎂等)、植物化學物質(多酚等)等營養素,常吃對於身體有良好的補充作用,對於面板、神經系統、血壓、免疫調節等方面均有積極作用。穀物的多種類攝入有助於實現食物多樣化,這更利於營養素的均衡攝入。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各類穀物中,推薦您吃“全穀物”:

全穀物,具體指的是“未經精細化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壓片等處理但仍保留了完整穀粒所具備的胚乳、胚芽、麩皮組成及其天然營養成分的穀物”。

換而言之,和普通的“精細糧食”相比,全穀物是沒有經過精加工的穀物糧食,它保留了種子外層的粗糙部分和谷胚部分,這樣一來就儲存了種子原有的營養價值(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E、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的含量比精製穀物更多),食用價值更高。拿資料對比,相同重量、相同能量的情況下,全穀物可以提供相當於白米飯3倍以上的維生素B1、B2、礦物質鎂等營養物質;主食偏向全穀物,能讓人們在吃飽的前提下攝入更多的營養素。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2016年發表於《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就彙總了45項相關研究,證明和不吃全谷雜糧食物的人相比:

只要每天吃90克全谷雜糧食物(兩片全麥麵包和一碗早餐燕麥片),就可以把心腦血管病整體危險降低22%,冠心病的風險降低19%,中風的危險降低12%。

如果每天能攝入210—225克全谷雜糧,全因死亡率會降低17%,糖尿病死亡風險降低51%,癌症危險降低15%,呼吸系統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2%,感染性疾病降低26%。

透過此資料足以看出將主食部分調整為全穀物食品可以給機體帶來的“實質性好處”。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全穀物有哪些?

1、全麥;

2、小米、糙米、紫米、黑米、薏米;

3、燕麥、大麥、藜麥、黑麥、蕎麥;

4、高粱、玉米;

5、青稞…

總之,只要是加工過後仍然保留穀物種子的所有重要部分與天然營養成分,其就可以被稱為全穀物。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當中的第一條明確指出“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建議大家在以蔬菜、水果和穀物為主的膳食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逐漸增加全穀物的攝入量,最好可以每天吃全穀物和雜豆類食物50—150克,佔每日穀物攝入總量的1/4—1/3。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增加全穀物主食,生活中應該這樣做:

粗細搭配,把自己的主食變變樣:

培養自身“主食粗細搭配、細雜搭配”的良好習慣,將白米粥換成二米粥、在大米粥當中加入燕麥和紅薯、蒸饅頭時加入玉米麵、燜米飯時加入豆類、榨豆漿時加入五穀等做法既簡單又健康。

增加主食的原材料品種,滿足“多樣搭配”的要求,增加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等營養素的攝入量,使得營養素趨於平衡。

粗糧細“做”,美化口感:

由於全穀物食品口感更粗糙,所以很多人不適應、不喜歡。為解決這個問題,建議大家可以在蒸白麵饅頭的時候加入全麥,用豆漿機制作全穀物糊糊、五穀豆漿,用高壓鍋製作糙米雜糧粥、八寶粥等粥品,粗糧細“做”,改善口感,不失營養,此乃靠譜之舉。

選購“穀物製品”時要看食物配料表:

購買穀物食品要謹慎、用心,配料表當中的第一位是“全麥”、“全小麥”的,才是真正的全麥食品;選購袋裝燕麥片應偏向“不加糖的純燕麥片”,而不是麥片、糖麥片、麥片穀物碎等“噱頭麥片”。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吃全穀物食品的時候多喝水:

全穀物食品當中富含膳食纖維,而膳食纖維有較強的吸水性,因此建議各位在吃全穀物食品的時候多喝水,以起到充盈膳食纖維、潤滑腸道的作用,避免誘發便秘等問題。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全穀物主食”雖然好,但食用也有“禁忌”:

毋庸置疑,凡事需有度,吃全穀物同樣如此。飲食過於粗糙,在消化和吸收過程中就容易給胃腸增加負擔,食用量太多反而會刺激、損傷胃腸黏膜,引起腹痛、脹氣、便秘等消化系統不適症狀;同時全穀物食品的過量攝入還會影響鈣、鋅、鐵等營養素的吸收,得不償失。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因此,對於消化系統存在某些疾病的個體、正在生長髮育的兒童和青少年、老年人等一些特殊人群,需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量、適時、選擇合適的烹調方式(粗糧細做)品鑑全穀物食品。

選擇主食,絕不應該單純考慮熱量,還應該衡量飽腹感、身體代謝、升糖指數等多個因素。相對而言,優先選擇“全穀物”主食確實利大於弊;飯中常備全穀物,給您的生活增添一份美好。

從生出來那天起,我們就該學會“吃主食”!

主食的本味,或許是簡單的。

中國有65%的人口吃稻米,一口白米飯最簡單,卻也最難讓人放下。滿滿一大桌菜,若是沒有米飯,總感覺哪裡怪怪的。

而一到冬季,如若夜歸到家,最落胃的也不過是一碗簡單熱乎的雞蛋湯麵。

但主食的滋味,也是豐富而深厚的。

吃的是主食,喚醒的也是背後的歷史、土地、煙火、人情。這些東西並不需要刻意提起,而是早早就融進了我們身體,融進我們的味覺記憶之中。

它像

一根線索,一條紐帶,

連結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管身處何方,那些深埋在背後的東西,似乎也能隨時跟著味蕾重啟:

或許是奶奶的叮嚀,或許是家人的笑容,以及熱鬧的小城煙火,久遠的家鄉土地。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