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腸道菌群是怎麼控制我們的食物偏好和心情

腸道菌群是什麼?腸道菌群指的是腸道中的微生物。我們人體的腸道內大約有10萬億個細菌。不同的菌群對不同的食物有不一樣的偏好。例如,普氏桿菌喜歡碳水化合物和單糖,擬桿菌屬喜歡某些脂肪,而雙歧桿菌喜歡膳食纖維。因此飲食的改變則會導致菌群物種數量的相應變化。因此每個微生物群落的數量與飲食之間存在很大的關聯。

腸道菌群是怎麼控制我們的食物偏好和心情

菌群之間互相存在競爭,而競爭決定哪一個微生物在其中生存。如果我們每天習慣吃碳水化合物而不怎麼吃蔬菜時,那麼我們體內喜歡這類碳水化合物的菌群就會越來越多,而喜歡膳食纖維的菌群則有可能被餓死。當喜歡碳水化合物的菌群越來越多,我們對這種型別的食物則越渴望。有研究表明,“渴望巧克力 ”的個體與 “不喜歡巧克力 ”的個體相比,她們尿液中的微生物代謝物不同。

腸道菌群不僅控制我們的食物偏好,它還可以控制我們的心情。有研究表明,把有焦慮樣行為的小鼠糞便轉移到無菌小鼠身上導致無菌小鼠在餵養時出現膽怯行為。

當把無菌對照組小鼠糞便顆粒餵養給有焦慮行為的小鼠後,原先焦慮行為的小鼠表現出更具探索性的行為,像他們的糞便供體無菌小鼠一樣。此外,含有乳酸菌的益生菌配方R0052和長雙歧桿菌R0175可減輕心理困擾。這些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與我們的心情息息相關。

有證據表明,微生物可以透過腦腸軸對機體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迷走神經在這個腦腸軸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它是腸道和大腦之間的神經軸,它連線了一億個腸道神經系統的神經元到延髓的腦基部。有證據表明迷走神經可以調節飲食行為和體重。例如,封鎖或橫斷迷走神經據報道可引起體重急劇下降。另一方面,迷走神經活動導致去甲腎上腺素刺激後的大鼠過度進食。這些結果表明產生腎上腺素的腸道菌群可能會透過涉及迷走神經活動的機制導致宿主暴飲暴食。

有研究表明,細菌毒力蛋白可啟用疼痛受體。當缺乏某種營養素時,依靠這些營養素生存的微生物會產生毒素使宿主感到煩躁疼痛從而想進食。此外,還有研究表明,禁食透過迷走神經機制增加齧齒動物的疼痛感受。這說明腸道菌群透過疼痛訊號操縱宿主進食的行為。相關https://www。mbiosh。com/zixun/aqzx/225。html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