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醫生說的“清淡”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都搞錯了!

清淡飲食到底應該怎麼吃?!

腸胃不好、手術過後、大病初癒……醫生的囑咐裡面總會有一條是“清淡飲食”。很多人便開始葷腥不吃、油鹽不進,每天吃飯味同嚼蠟。你可能不知道,這並不是醫生口中的“清淡”。

醫生眼中的清淡飲食

人們對“清淡”存在著不少誤區,例如清淡飲食就是水煮青菜,葷腥不吃、油鹽不進等極端做法,非但不利於營養均衡,還會導致體質下降,讓人更容易被疾病侵襲。所以,清淡飲食並非只吃青菜,只是建議不吃過於油膩、甜膩,以及味道過重的食物,若是用大量食用油炒,即使是青菜也不算清淡的飲食。

清淡飲食是相對於“肥甘厚味”而言,醫生眼中真正的“清淡飲食”是建立在食物多樣化的基礎上,合理搭配營養,將動物性食物、食用油和鹽限制在合理範圍內,避免過多地使用辛辣調味品。

科學的清淡飲食方式有助於保持健康,適用於絕大多數人,尤其是患有高血脂、肥胖、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手術後的病人更應清淡飲食。

清淡飲食的五個原則

真正的清淡飲食是指在膳食平衡、營養合理的前提下,口味偏於清淡的飲食方式。清淡飲食的一個標準是:少油、少糖、少鹽、忌重口味,以及正確的烹飪方式。

清淡飲食的特點是儘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味道清淡平和,營養豐富,容易消化,比較適合老人、小孩及口味清淡的人群,尤其是高血脂、肥胖、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什麼樣的飲食才算清淡飲食呢?以下有五個原則

調味少鹽少辣

成人每日攝入鹽量應不超過6克,吃得太鹹會讓體內的代謝廢物不能很好地排出,水分滯留在體內造成水腫和肥胖。日常炒菜時,可以在菜餚快出鍋時再加鹽,既保證味道又減少食鹽用量。除了在日常飲食中,少攝入鹽分,更要少吃一些零食,比如薯條、薯片、炸雞、餅乾、椒鹽花生、奶油瓜子、鹽津梅子等,因為絕大多數零食裡面,都加了不少含鹽的調味料。適當吃辣可以增加食慾,但過辣容易刺激消化系統,讓人遭受上火、口腔潰瘍、便秘等問題,影響代謝。

用油少量多種

很多人喜歡吃大魚大肉這種油膩感比較重的食物,即使在家炒青菜也會放很多油,但對於健康而言,這樣吃是很不利的,尤其是一些消化能力差的中老年人、三高人群。為了健康,大家最好能夠吃得清淡一點,油放得少一點。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煉橄欖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最好經常換著吃,而且每日烹呼叫油以25~30克為宜。

烹調常用蒸煮

日常飲食裡,我們大吃貨民族的烹飪方式簡直是數不勝數:炒、爆、熘、炸、烹、煎、燒、燜、煨、焗、扒、燴、烤、燻、氽、燉、熬、煮、蒸、涮等等。但如果要健康飲食,我們最好還是選擇清蒸、白煮、涼拌等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營養、最低限度增加脾胃消化消耗的烹飪方式。還要學會多種食材搭配,例如肉類最好和低脂、高纖維的菌藻類食材共同烹調,可減少脂肪和膽固醇在體內的吸收。

吃肉“白”“瘦”為主

肥肉脂肪含量較高,容易影響心腦血管健康,應以瘦肉為主,少選五花肉。與畜肉相比,魚、禽類等白肉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特別是魚類,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有這類疾病的人吃肉應首選魚肉和禽肉。 需要提醒的是,吃雞、鴨肉時要去皮,否則會增加脂肪攝入。

控制糖的攝入

世界衛生組織:成年人和兒童每天的糖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過25克。25克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大概是一般吃飯用的勺子2勺左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儘量少喝含糖飲料,因為這樣會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身體就攝入超過50克的糖了。食用大量新增糖,會刺激胰島素水平急速上升,從而加快脂肪合成,甚至還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所以,清淡飲食,一定要少喝甜的飲料,少吃甜的食物,少攝入糖分。

總體概括就是低鹽、低脂、低糖的飲食為主,但要掌握好清淡的度,低不代表一點都沒有,要根據自身的素質及時做出調整。(來源/吉林健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