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千古第一方·調脾胃(二)

瀉心湯

瀉心湯出自東漢年間醫聖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是治療脾胃的經典名方,經過歷史臨床長期驗證,被譽為調脾胃的千古第一方。瀉心湯適應症廣,可對應不同病症,在瀉心湯基礎上對藥材的加減,對症進行治療。

瀉心湯的作用

古人對於心與胃之間很多病的區分不細,比如《醫學傳心錄》中就有記載“九種心痛痛在胃脘”。瀉心主要的就是瀉掉阻塞在脾胃之間心下位置的痞(痞:上下不通了)塞感,使脾胃恢復正常。大部分的脾胃病都可以用瀉心湯加減來應對。瀉心湯本身也有五種: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大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

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金匱要略》

胃主要以和降為順,吃完東西后讓其慢慢下去;脾的功能是消化吸收後,讓其升起來供應四肢及五臟六腑的能量需求。脾胃一升一降在人體內形成迴圈,當脾氣不升時會出現頭暈、四肢睏倦、胃脘冷痛、腸鳴、便溏的症狀;而胃氣不降時會有噁心、嘔逆、反酸、燒心、有口氣、牙疼的症狀。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主治寒熱錯雜痞證。由半夏、乾薑、黃苓、黃連、人參、甘草、大棗七味藥組成,七味藥可分為辛開、苦降、甘補三組。

辛開藥

辛開的藥起到疏通痞塞,溫暖身體的作用。其中半夏有散結除痞,降逆止嘔的功效;乾薑有溫補中焦的功效,有較好的溫脾作用。

苦降藥

苦降的藥起到降氣的作用。其中黃芩有清熱燥溼的功效;黃連有瀉心胃之火的功效。

甘補藥

甘補的藥就是甜味的藥,有補益人體的作用。大棗雖常作為食材,卻有很強的補脾胃的功效;甘草可以補脾益氣、調和藥性;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素有“虛勞內傷第一要藥“(《本草綱目》)之稱。

甘草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適用於寒熱錯雜痞證,同時還可以緩解由於脾胃虛火引起的口瘡問題。中醫講究“傳方不傳量”,甘草瀉心湯與半夏瀉心湯在藥材選用上雖然一致,卻在甘草的用量上不同。甘草作為甘草瀉心湯的君藥,在補脾胃的同時,發揮甘草瀉火的作用,治療口瘡的症狀。

制酸瀉心湯

制酸瀉心湯,主要針對反酸的問題。它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加入煅牡蠣、煅瓦楞子、海螵蛸。牡蠣和瓦楞子透過煅制,可以產生能中和胃酸的碳酸鈣和保護胃黏膜的螯合鈣。

海螵蛸

牡蠣指牡蠣殼;瓦楞子是一種貝殼;海螵蛸是烏賊骨。

養胃豬肚煲

養胃豬肚煲是中醫專家按照瀉心湯辛開、苦降、甘補的組方原則,在原有藥方的基礎上將不適合烹飪的藥材替換後,向大家推薦的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的食療方法。

中醫講究以形養形,以髒養髒,所以食材選用豬肚;蒲公英根有去火的作用,同時又沒有黃岑、黃連的苦澀;蓮子具有補脾、益胃、祛溼的功效;紅棗、甘草、生薑與瀉心湯中功效相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