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父母必知:大豆及豆製品會讓孩子性早熟嗎?

父母必知:大豆及豆製品會讓孩子性早熟嗎?

第362篇原創文章

大豆,作為中國傳統飲食結構的代表,本來具有諸多獨特的健康優勢。例如有助於心血管健康、預防某些癌症的發生風險、改善腸道功能、提供優質蛋白質等。

但,不知道從何時起,民間颳起一陣妖風,對大豆及製品各種詆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條就是:大豆雌激素會讓孩子們性早熟。

每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我都一腦門子的黑線。就想說:闢謠的速度永遠趕不上造謠的速度快。我們就像街道清潔工,永遠都在收拾地面和電線杆子上撕不完的各種小廣告。

好好的大豆及其製品,有那麼多獨特的營養優勢,卻總是莫名背鍋。這讓種植大豆的農民兄弟們和開發研究豆製品的研究人員們情何以堪啊!

以後,誰要是再跟你說豆製品會導致孩子們性早熟,麻煩你把今天這篇的證據給TA看,告訴TA該給自己的知識儲備續費了~

父母必知:大豆及豆製品會讓孩子性早熟嗎?

中國四川大學團隊今年4月發表的一篇研究

,在對4781名6-8歲的中國兒童(2152名女孩和2629名男孩)進行膳食頻度、生活方式(運動和久坐情況)、出生情況及嬰幼兒和兒童期餵養、家庭特徵(父母的職業、受教育水平、吸菸情況、家庭構成、居住、收入等情況)調查,每年隨訪身體發育情況(包括身高、體重、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和肩胛下角位置,計算體脂率)和青春期發育狀況(包括乳房發育年齡、第二性徵、性腺發育起始年齡、女孩月經初潮年齡、男孩變聲年齡等)後,對所有指標採用Cox比例風險迴歸模型進行了分析,還對1311名受試者的尿液標本中的雌馬酚代謝物水平做了測定。最終得出的結論是:

無論男孩還是女性,大豆攝入量多的比攝入量低的,進入青春期的時間明顯更晚,且這種關聯不受青春期前體脂肪率和膳食纖維攝入量的影響

女孩

,飲食中大豆攝入量高的比攝入量低的:乳房發育提前的風險低12%,月經初潮提前的風險低13%;

男孩

,飲食中大豆攝入量高的比攝入量低的:變聲年齡提前的風險低9-10%;

無論女孩還是男孩,飲食中

來自穀類的膳食纖維和大豆攝入量高

的,青春期時間都明顯推遲

。不過,同樣是膳食纖維,來自蔬菜水果的就沒有看到這種關聯;

尿液中雌馬酚代謝物水平較高或穀物纖維攝入量較高的兒童中,上述大豆攝入量與青春期年齡推遲的正相關更明顯。

在這些研究結果中,有三點非常重要:

大豆對男孩和女孩的發育都很有益處,不僅不會導致性早熟,反而可以推遲青春期開始的年齡;

即便是體脂肪含量高的胖孩子,大豆的這種益處都會發揮作用。而胖孩子本來就有性早熟的風險,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大豆的攝入有助於胖孩子預防性早熟的發生;

穀類來源的膳食纖維,對大豆異黃酮的吸收和利用,起到了推動作用,說明無論兒童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應該保證全穀類食物的攝入。

父母必知:大豆及豆製品會讓孩子性早熟嗎?

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這樣建議:

7~12月齡嬰兒:1歲以內,在輔食中引入豆類;

13~24月齡幼兒:豆類是優質蛋白質的補充來源;

2~3歲兒童,每天吃5-15克大豆;

4~5歲兒童,每天吃15-20克大豆;

6~13歲兒童,每週吃105克大豆;

14~17歲兒童,每週吃105-175克大豆。

最後,家長朋友們需要了解一下:

性早熟對孩子有什麼風險?

性早熟,是公認的全因死亡、激素相關癌症、胰島素抵抗和晚年肥胖的危險因素。

一般情況下,孩子們何時開始青春

期發育?

女孩的平均性發育年齡是10。5歲左右;

男孩的平均性發育年齡是11。5歲左右。

怎樣簡單發現孩子們是不是出現了性早熟?

女孩在8歲之前出現乳房發育;

男孩在9歲之前出現睪丸變大。

發現上述跡象怎麼辦?

請就診兒科內分泌專業醫生尋求幫助。

—— 全文終 ——

喜歡就轉發

(文中用圖來自網路)

遂謙碎碎念

另:男性吃豆製品不會長咪咪!

父母必知:大豆及豆製品會讓孩子性早熟嗎?

小屋主人簡介

劉遂謙

澳洲DAA認證註冊執業營養師(APD),中國營養學會認證註冊營養師,澳洲DAA及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悉尼大學臨床營養學碩士研究生(MND),同時持有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兒科營養研究生課程證書,臨床營養師,科普工作者,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關愛孕產婦健康公益活動專家團成員,北京健康管理協會營養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輔食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Krause營養診療學》等譯著的翻譯委員,眾多雜誌及媒體營養專欄作者,曾主編過五套母嬰類圖書,著有《寶寶餵養7堂課 告別焦慮從食育開始》一書。十年面對臨床老幼孕產病患,認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援,是醫者幫助和療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們一起努力。

個人微信公眾號平臺:

Liu_suiqian

參考文獻:

中國營養學會編。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2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2。04。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