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從事業單位的考試可以看出,隨著我國不斷強調文化自信,歷史人文常識在考試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這個部分主要需要依靠平時的積累,因此,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古代史中一個常考的知識點,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我國古代選官制度因每個王朝的政治及時代特徵都有所區別,所以選官的方式也不同,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時段,分別是先秦時期,漢朝,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及之後具體介紹如下:

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1。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主要包括夏商周,從夏朝開始人類進入奴隸制社會,為了維護奴隸主即貴族的利益,選官制度均採用世襲制。不僅最高統治者可以世襲,官吏亦可世襲,比如西周朝時期,天子、諸侯、大夫均可以世襲,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奴隸社會的發展。

東周中戰國時期分為齊楚燕韓趙魏秦,除秦國外的其它六國沿用了舊式選官制度,秦國則透過採用商鞅變法,首開先河地使用了獎勵軍功制度,那個階級利益固化的時代給了底層民眾一個可以晉升的渠道的同時,也把秦國變成了一臺戰爭機器。

2。漢朝

經過秦末農民戰爭以及楚漢相爭之後,漢高祖劉邦建立了漢朝,並且以迎來了相對穩定的和平時期,在選官制度上往往透過兩種方式進行,第一種叫察舉制,即所謂的舉孝廉,朝廷需要人才,下級官員可以向朝廷推薦德行高尚的人到去做官。當然,下級官員只有建議權,決定權在朝廷手裡,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推薦選官制度;第二種則叫徵辟制,皇帝或州郡可以提拔人員做官,這則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選官制度。

3。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段時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曹丕自建立魏國之後重用司馬懿,而導致之後的司馬氏專權,到了晉朝時期更是在高階官吏上僅僅使用司馬氏的族人,這個制度被稱為九品中正制。人被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和下下,這是一種典型的任人唯親的選官制度,帶來的後果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有學識有能力的人沒有把辦法得到升遷的機會。

4。隋唐及之後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士族門閥的勢力早已蕩然無存,他的兒子隋煬帝吸取了晉滅亡的經驗,認為必須要任人唯賢,創造了科舉制度,即透過科舉考試選拔有能力的人做官,但這個過程中每個朝代又有一定的區別。這裡僅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朝代分析。

隋朝:設立進士科。

唐朝:除保留進士科外,還設定了明經科,考試內容涉及《春秋左傳》、《周易》、《禮記》等,比如著名的狄仁傑就是透過明經科考取功名。

武則天時期為鞏固邊防,還開設了武舉,考試內容涉及武技(槍術、馬射等)、軍事謀略等。

明清:明朝自朱元璋開始便施行八股取士,這種選官方法禁錮了民眾的思維,可以說是科舉衰敗的開始,清朝沿用了這種方法加強自己的統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