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兩千年過去了,江西地圖的邊界為什麼幾乎沒變?

浩蕩幾千年,我國各省地圖邊界變了又變。這是由於地理變化,地方行政區域劃分標準的變更等原因造成的。而江西省的地界卻從成形到現在基本未變,這是為什麼呢?

江西地理情況

江西省位於北緯24至30°、東經113至118°,接壤六省,分別是東靠浙江省和福建省,南接廣東省,西連湖南省,北臨湖北省以及安徽省。

江西省轄11個地級市,有南昌市(古稱洪都)、吉安市(古稱廬陵)等。

江西省與浙江、福建邊界為懷玉山脈和武夷山脈,與廣東邊界為南嶺,與湖南邊界為羅霄山脈,與湖北、安徽邊界為長江。

兩千年過去了,江西地圖的邊界為什麼幾乎沒變?

上圖_ 江西省界

江西地界演變歷史

1。漢代:豫章郡

江西在秦漢時期最出名的名稱叫豫章郡。

西漢時期,漢將灌嬰認為要“昌大南方”,於是在地形較平緩的平原建立了南昌城,作為豫章郡的治所。據《漢書·地理志》,這時豫章郡所轄區域有彭澤、廬陵、南昌等18縣。

豫章郡與北邊丹陽郡、廬江郡的邊界是長江,與西邊的長沙國、桂陽郡的邊界是羅霄山,與東邊的會稽郡的分界為懷玉山和武夷山,與南邊的南海郡的分界是南嶺。這與今江西邊界已經高度重合。

算上部分劃分不同的區域,這時豫章郡的邊界和轄區已經和今江西省有95%的相似度了。

兩千年過去了,江西地圖的邊界為什麼幾乎沒變?

上圖_ 豫章郡,郡名,在漢地南部,楚漢時期設定。治南昌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區)

2。魏晉至元:併入江州以及出現“江西”後的地界變化

到了魏晉南北朝,亂世中,豫章成了今南昌的代名詞,已經不能像漢朝一樣代表江西的廣大地域了。

江西地區被納入了江州。《晉書》載,西晉元康元年,晉元帝認為“荊、揚二州疆土統理尤難,於是割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而置江州”。江西幾個重要城市從名稱到地域被保留下來。

到了唐朝,歷史上出現了和今天江西名稱十分相似的一個概念:江南西道。實際上,在早期,江南西道和江西完全是兩回事。

《舊唐書》記載了江南西道的定義:“開元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五道,每道置採訪使,檢察非法,如漢刺史之職……理蘇州江南西道”。這個江南西道,主要監察江西、湖北等地,並非只監察江西。可見,江南西道最早是作為一個監察區而非行政區出現的。

但是安史之亂後,江西作為一個行政區出現了。

唐朝把節度使改為觀察使,觀察使行使管理地方軍政的職責。

唐朝設立江南西道觀察使,治所在洪都,也就是今天的南昌,治吉、信、撫等八州,下轄州、縣二級,統轄範圍與漢代的豫章郡一致。“江西”也就成了江南西道行政區的簡稱。

北宋神宗時期,全國分23路,今江西地區跨江南西路和江南東路兩路。江南西路治轄洪、吉、撫等六州及南安等四軍。

南宋,江州劃入江南西路。江南東路轄今江西境內的江州、饒州、信州及南康軍。

元朝把路改為行省制,將江西大部分地區納入江西行省。

漢朝後至元朝,雖然統治者對江西地區有不同的行政劃分,但轄區之間的邊界變化不大,也基本保留了江西附近主要的幾個地理界線,即長江,羅霄山,武夷山,南嶺。

3。明清:行政區和地界基本定型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下令江西行省布政使司領府轄13州,1縣,77轄區,整個境域的邊界為北自九江,南及安遠,東至玉山,西達永寧,與今江西省邊界大致一樣。

清朝沿襲明朝制度,將行政制度改為省制,江西版圖就此固定。

兩千年過去了,江西地圖的邊界為什麼幾乎沒變?

上圖_ 大明輿地圖裡的 江西版圖

為什麼江西的地圖邊界相比其他很多省份變化較小呢?

(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一般來說,在中國,山脈、河流等地形因素是區分不同地域的重要標準。江西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獨特地理環境,為統治者區分省界提供了天然憑證。

1。東、西、南:山脈環繞

江西東部與福建省的邊界是武陵山脈。武陵山脈平均海拔高於一千米,有一定的隔斷作用。

再來看看江西西部邊界的山脈。這裡有一列自南向北縱橫的山脈,如萬洋山、諸廣山和武功山等。它們被統稱為羅霄山脈,構成了江西和湖南的天然地界。

這裡的地形特點如何?用一句話概述,就是層巒疊嶂,山谷與山嶺相間。

可以看得出來,這裡的地理貌勢十分複雜,不像平原一樣可以集中開發,而是更加適合由山兩端的人自己經營,這大概是穩定分界的重要原因。

南部,江西的南部邊界是大庾嶺,也即南嶺的一部分。

江西省東、西、南的山脈就像一個支架,已經固定了江西省基本的形狀。

2。北邊邊界長江,以及江西的鄱陽湖

江西省北邊的自然分界是長江,而江西省北面的大湖鄱陽湖則是長江流域的一支重要支流。

長江在歷史上曾經改道。比如說清朝年間,長江的石首河段就在月亮湖、大公湖、中洲子、沙灘子等多個地段發生裁彎取直事件。

但是長江的改道往往發生在較為彎曲的荊河一段,對江西影響不大。所以長江作為江西北部的地界,應該說是比較穩定的。

鄱陽湖是由於地殼陷落,贛、撫、信、修、鄱等河經由東、西、南邊界的分水嶺注入淤積而成,是江西五條主要河流的中心。

而江西省境內的大平原鄱陽湖平原也隨著五水注入,泥沙衝擊而成。除此之外,鄱陽湖水系還造就了許多平坦的土地。

這些水系和它們所造就的土地在江西佔據著什麼樣的地位呢?

據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院資料,鄱陽湖水系以及它們造就的土地,竟然佔據了全省面積的93。9%。可以說,江西的水對形成江西區域這個概念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綜上,可以看出,江西的山、水、平原是一個和諧的自然整體,足以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存在。也難怪歷朝統治者會注意地理劃分區域了。

(二)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

江西地形封而不閉的地形特點讓其無法成為真正的政治重心,但古人十分重視其防禦地位。

比如說劉宋時期有個叫雷次宗的人就說江西“水陸四通,山川特秀,南接五嶺,北帶九江,咽扼荊淮,翼蔽吳越”,這是分析江西的山水,並且直接把它的地理特徵看成一個可以安排軍事活動的整體。

當然,江西省主要承擔的是防禦和補給的職責。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把江西視為保衛江南的重要任務“湖口之緩急,江南之盛衰。江南有事,欲保固江右,則湖口不可以無備也”。

統治者把江西區域看作一個完整的軍事整體,為了便利決策,自然不會對區域進行較大變更。

兩千年過去,雖然江西地圖邊界變動不算太大,但江西的發展有目共睹。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成了歷代君王的糧倉,產出了一批諸如王安石、湯顯祖的人才,又在帝國危難之際,靠著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堅強地捍衛著國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