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慈禧死後,中國的大權落至誰手?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新的攝政王載灃帶著慈禧太后的懿旨立3歲的溥儀為大清國皇帝,然後將他抱進宮裡,即刻登基。

慈禧死後,中國的大權落至誰手?

關於皇帝的人選,慈禧並沒有選擇載灃,是因為慈禧選擇了年幼的溥儀就意味著自己又可以接著垂簾聽政,掌控中國的命運了。可是,歷史沒有再給她更長的時間,這個掌握中國命運四十多年的女人終於被埋進了墳墓。

慈禧死後,中國的大權落至誰手?

載灃雖說是攝政王,但是他從小出生於深宮,缺乏政治經驗,能力一般。曾經在軍機處任職,但是毫無主見,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正是因為這樣,他出臺了很多措施來鞏固自己的權力,開始了自己的專權之路。他先是頒佈了“監國攝政王禮節總目”。這項條款成功地將載灃提到了和皇帝差不多的地位。這其中還特別規定:軍事政事以及罷黜升遷等事宜都有監國攝政王裁定。全國的軍隊都屬於攝政王。從此,攝政體制確立了起來。

慈禧死後,中國的大權落至誰手?

這時,載灃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障礙,他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以小站練兵起家,深受慈禧太后的器重,命他出任山東巡撫。他殘酷地鎮壓義和團運動,深得國外列強的滿意。李鴻章在遺書中推薦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從此他就官運亨通。清政府實行新政時,袁世凱主練新軍,為自己攢下了不少兵力。他自己也很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朝廷裡,他收買了慶親王奕劻;在朝廷外,他積極拉攏立憲派,獲得了民族自由人士的極力追捧。

袁世凱這樣大肆擴張自己的勢力,便引起了滿清貴族的憎恨。清政府明升暗降,將袁世凱調任軍機大臣。即使是這樣,他在朝廷裡的勢力也很難根除。大臣們又勸攝政王載灃再次限制袁世凱的權力。於是,1909年,袁世凱被罷黜。

就這樣,滿漢之間的矛盾愈加嚴重。可以說這次風波成功激起了漢人心中的血性,漢人終於再次發現自己是被外族人統治的。全國的立憲運動愈加火熱。就連一些滿清貴族都對載灃的行徑有所不滿。

慈禧死後,中國的權力就分裂為朝廷和袁世凱兩部分,朝廷由攝政王載灃主持,另一部分是想自立為王的袁世凱。攝政王的設立非但沒有挽救大清國的命運,而且加速了它的滅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