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威馬進入“倒計時”?

如果將時間倒回到兩年以前,可能誰也不會想到,率先進入生死時刻的,竟會是威馬。

威馬進入“倒計時”?

2019年,威馬汽車實現新車交付16876輛。這個時候,蔚來也才剛過2萬輛大關,小鵬只交付了16609輛,哪吒1萬餘輛,理想剛破千。

到2020年,這個順序變成了蔚來43728輛,理想32624輛,小鵬27041輛,威馬22495輛。

2021年,小鵬98155輛,蔚來91429輛,理 想90491輛,哪吒69674輛,威馬44157輛。

到了今年前10個月,哪吒超過12萬輛,小鵬超過10萬輛,蔚來、理想、零跑也都超過9萬輛,就連問界也超過了5萬。此時,作為曾經的新勢力前四的威馬汽車,累計銷量僅約3萬輛,連二線陣營的門都沒有擠進。

威馬這是怎麼了?

威馬進入“倒計時”?

最具傳統烙印的新勢力車企

和李斌、李想們不同,威馬的創始人沈暉出身於傳統車企,曾擔任博格華納中國區總裁、菲亞特動力科技中國區執行長、菲亞特中國副總裁,並於2009年底加盟吉利,參與過收購併整合沃爾沃的相關事宜。

沈暉的履歷覆蓋了供應鏈、整車與車聯網等領域,對於其所打造的威馬汽車,前上海通用市場營銷部副總監任劍瓊認為,是“既有移動網際網路的思維,對傳統汽車行業也有敬畏之心”。而在那幾年,缺少敬畏心常被用來批評李斌、李想這樣的“門外漢”。

當然,任劍瓊的評價有其私心,畢竟她任職的海納亞洲創投基金是威馬汽車的重要投資者,威馬汽車營銷團隊的很多人,也來自她曾任職的上海通用(後更名上汽通用)雪佛蘭品牌。

威馬進入“倒計時”?

而在沈暉方面,基於傳統車企的烙印以及對行業的敬畏心,他在造車思路上一開始就和李斌們不同,堅持自建工廠,用他的話說就是,“汽車涉及到生命安全,質量敏感度高。代工模式就是收代工費,其他跟我關係不大。供應商不是我的,研發、銷售也不是我的,一出質量問題肯定要推,不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2016年11月,威馬就啟動了工廠建設,一期投資67億元,規劃年產能10萬臺。2017年12月11日,威馬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了品牌釋出會,首款產品威馬EX5正式亮相。這個時間點,比蔚來的首款新車ES8亮相還早了幾天。2018年3月,威馬EX5量產車正式下線,並於當年9月開啟交付。

威馬進入“倒計時”?

在整個造車新勢力陣營裡,威馬的這個程序毫無疑問是領先的。

另一方面,沈暉對於威馬的定位也和李斌思路不一樣,如果說,後者是想做電動車領域的特斯拉,那麼他更希望成為大眾或者豐田。

“在美國,新品牌要從高階切入,先把大家的眼球吸引住,才可能跑量,特斯拉的邏輯是正常的。但是,威馬的思路是以優品美價的切入方式,先把量跑起來。這種思路只有在中國市場才能行得通。”

於是,初次上市時,威馬EX5的補貼後入門價甚至低於10萬元,直接殺進了比亞迪、廣汽新能源以及眾多燃油車品牌所佔據的大眾化市場。

威馬進入“倒計時”?

沈暉曾說:“要說服汽油車使用者用電動汽車,除了產品要做得比汽油車好,價格上也不能差距太大。你跟人家講高大上的東西,人家興趣不大,關鍵是產品是不是用得爽,用不用得起。”他還表示:“新造車團隊未來只有兩三年時間,如果到不了10萬臺的銷量規模,就沒法活下去。”

回過頭來看,他的這些觀點似乎都是正確的。價格低才能走量,才能規模化,也才有利於長期可持續發展,這兩年,比亞迪正是靠著顛覆燃油車的價格和體驗,才發展成為新能源車市場的王者。

然而,這些觀點放在比亞迪身上或許沒毛病,因為前期即使電動車不賺錢,它也有大量的燃油車或其他業務來賺取利潤,同樣的,埃安也有廣汽集團這樣的大樹可以依靠。但是威馬汽車除了從資本市場找錢,幾乎沒有其他出路,而資本近兩年對於新造車的態度已經沒那樣熱情了。

並且另一方面,即使是堅持自建工廠,堅持品控,但威馬的產品似乎也沒有他所傳達出來的那樣可靠。一直以來,關於威馬車型自燃、鎖電、召回的訊息頻繁充斥於網路,讓越來越多消費者對其失去了信心。

威馬進入“倒計時”?

同時,威馬車型在新能源車市場也缺少鮮明的個性,既沒有比亞迪那樣的三電技術和成本價格優勢,也沒有小鵬那樣的智慧化體驗,售後服務比不上蔚來,造型設計更是平庸,在沒有任何一方面佔據突出優勢的情況下,消費者很難對這個品牌形成記憶點,選購時自然無法聯想到它的相關產品。

這樣看來,沈暉身上的傳統車企烙印似乎還恰恰成了他的缺點,他或許很懂行業,熟悉完整的造車產業鏈,但他不一定真懂消費者,尤其對於年輕人的消費趨勢變化缺少足夠認知。在花了大量資金鋪開了整個攤子之後才發現,人們對他的產品並不感興趣。

財務危機,上市或成最後的稻草

資料顯示,從2019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的三年累計銷量僅8。34萬輛,尚不及“蔚小理”去年一年的表現。

威馬進入“倒計時”?

銷量不振,威馬汽車的財務報表也十分難堪。2019年~2021年,威馬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62億元、26。72億元、47。43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8。3%、-43。5%、-41。1%,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3億元、-82。05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額超過了170億元。

雖然蔚小理們目前也處於持續虧損狀態,但至少,它們的市場銷量和品牌聲量還處於高位,營收表現也持續增長,更重要的是,它們都已經上市,可以從資本市場得到“給養”。

而在威馬汽車這邊,資本運作始終不順利。2020年9月,威馬首次籌備在科創板上市,但由於監管層面對A股IPO稽核全面從嚴而不了了之。當時就有媒體爆料,威馬上市失敗的原因是在上市材料審查中發現了不少問題,被質疑科技含量不足、研發投入營收佔比不高和持續虧損等等。其後威馬並沒有馬上跟進,而是到了2022年6月份,才又提交了赴港上市的申請。

威馬進入“倒計時”?

但這時它已然錯過了上市的黃金期,資本市場對於新造車的態度發生了180%轉變。今年9月,零跑汽車登陸港股,首日便直接破發,較發行價48港元下跌了14%,一度跌到28。05港元,比發行價跌42%。直到目前,零跑的股價仍然在20港元上下的低位。與此同時,蔚來、小鵬、理想的市值也同樣大幅縮水。

只是,上市似乎又成了它最後的稻草。

根據公開資料,截止今年一季度,威馬汽車賬面現金以及現金等價物總共只剩36。78億元。與之相比,蔚來截至2022年一季度的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及短期投資金額有533億元,理想有511。9億元,小鵬也有417。1億元。

為此,威馬汽車不得不節衣縮食。從今年10月份開始,威馬員工的工資就按照七折發放,管理層工資按照五折發放,並取消了年終獎、暫停發放購車補貼等等。

威馬進入“倒計時”?

另有訊息稱,威馬汽車上海總部已經啟動了裁員,外包公司人員也在大規模離開,上海門店從20家左右驟減到了12家左右。

從6月份提交申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近半年時間,威馬上市計劃會不會再次遭遇挫折?將直接關係著這家企業的生死存亡。

從各方面來看,威馬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或者成功上市,得到喘息之機;或者上市失敗,等待最終破產清算;再或者,幸運地迎來白衣騎士。

資料顯示,威馬汽車自成立至今,吸引過百度、騰訊、紅杉中國等多家投資機構青睞,截止2021年10月5日獲得5億美元的D輪融資,威馬汽車的累計融資額已達350億元人民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