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芋頭黏滑,我們最常見的菜餚,原來來自這裡

在日本的民間故事裡,有一則“滾芋艿”,主要形容芋頭的滑,寫得生動有趣。話說某村的村民們,同赴村長家做客,因為不懂禮節,便請一位和尚親臨指導。和尚拍胸脯保證,大聲地說:“一切照我的樣子去做,準錯不了。”村長所招待的飯菜中,有一道芋頭湯。和尚夾食之際,由於拿捏不穩,掉落到墊席中間。和尚連忙伸筷去夾,但操之過急,無論如何也夾不住。這時候,有一村民出聲提醒大家:“原來芋頭要就地一滾才能吃,我們依樣畫葫蘆絕對錯不了。”於是大家把芋頭滾到墊席中間,隨後跟著芋頭轉,搞得雞飛狗跳,亂成一團。這個故事雖然誇張,卻把芋頭的黏滑描繪得淋漓盡致。

芋頭黏滑,我們最常見的菜餚,原來來自這裡

芋頭

芋頭的原產地在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南部等亞熱帶沼澤地區。它的傳播路線主要有二:一路是隨原始馬來人的遷移,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傳到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另一路則從印度傳入埃及、地中海沿岸。中國為芋頭的主產區之一, 栽培面積居世界首位,主要分佈於珠江流域和閩、臺地區。早在公元前200年,便進行人工栽培。《史記。貨殖列傳》即謂:“吾聞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芋頭形狀似蹲伏的鴟鳥,故有此別名),至死不飢。”並於南北朝時傳入日本,號稱“裡芋”或“家芋”。

芋頭黏滑,我們最常見的菜餚,原來來自這裡

芋頭種植

芋頭的滋味平淡,故有清一代的大美食家李漁說:“不可無物伴之,蓋芋之本身無味,借他物以成其味者也。”因此,質地細軟、易於消化、可充蔬菜也能代糧的芋頭,在烹調運用時,應發揮它具有的滑、軟、酥、糯之特點,最宜燒、煨、煮、燴,務使美味清香,黏嫩爽口。即便炒、烹、拌、蒸,其酥糯之特色,亦甚可口。因而成菜甜鹹皆宜,入葷入素,雅俗共賞。

芋頭黏滑,我們最常見的菜餚,原來來自這裡

芋頭

目前烹製芋頭最簡易的鹹、甜燒法,分別為蔥油芋艿與甜芋頭。前者是將芋頭買回後,先洗淨蒸熟去皮,接著切成片或滾刀塊(如為多籽芋則剖半),再用水衝一次,然後添蔥花炒熟即成。後者則是於洗淨蒸熟去皮後,將之切丁,加少量鹼煮至八分熱,撈出沖涼。臨吃之際,再放些白糖煮片刻,撒以糖桂花,勾玻璃芡即可。

芋頭黏滑,我們最常見的菜餚,原來來自這裡

芋頭做菜

關於芋頭的療效,本草之書著墨甚多。如《日華子本草》雲:“調中補氣。”又云:“主寬腸胃,豐肌膚。”《滇南本草》亦云:“治中氣不足,久服補肝腎,添精益髓。”不過,以上所言者,乃具有小毒的生芋。此外,如搗碎敷於患處,尚有消炎、消腫、鎮痛的效用。又,芋頭所含的礦物質中,以氟的含量較高,不拘生熟,皆有潔齒、防齲及保護牙齒的作用。

在此需特別注意的是:芋頭的黏液中含有皂角苷(即草酸鈣,一名黏液皂素),能刺激面板導致發癢。所以,在削皮切片時,千萬別讓黏液碰觸面板。一旦發現麻癢情形,可立刻用火烤,或以生薑搗汁輕輕擦拭,即能迅速解癢。如非必要,芋頭最好不要生食,不然體質過敏者,會被刺激到喉嚨,感覺挺不舒服。

芋頭黏滑,我們最常見的菜餚,原來來自這裡

芋頭

在製作芋頭時,所選用者為個頭大、味香美、粉質好、不麻口的上好檳榔芋。成品呈淺紫色,形態美觀大方,食之香甜滑糯,進口隨即消融,實在別有風味。在不知不覺中,居然一食而盡,流連回味不已。芋頭條碩大華美討喜,與地瓜條一般,一紫一黃,堪稱雙璧。既可獨自享用,亦能在切塊後,搭配其他品類,一起入冰碗中,細品慢啜其味,實為消暑雋品,令人一食忘俗。

芋頭黏滑,我們最常見的菜餚,原來來自這裡

芋頭做法

這些就是芋頭的來歷以及做法了,芋頭看似粗陋不堪,而且洗乾淨也不易。因此許多人家都不怎麼自己做芋頭了,芋頭菜也很難進入家常菜的餐桌。但是,芋頭口感細滑,吃完還能感受到那股清香,在所以食物中能夠做到如此的恐怕唯有芋頭了。再加上芋頭種植簡單,無需打理,成熟了就能吃了,所以大家何不開始嘗試起來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