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學習香料配方,想要入門,應該知道的4個關鍵字

昨天有朋友問,我在這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寫了400多篇美食文章,而且全都是原創,除了配方之外,還有一些思想分享,並且總有一些貼近人心的東西,這種創意的源泉從何而來?如何在思想不枯竭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基本每天一篇的高產?

學習香料配方,想要入門,應該知道的4個關鍵字

其實想起來,這個過程我自己也不知怎麼堅持過來的,從一開始的隨意分享,到後來很多朋友關注後,就成了一個被動而有責任感的學習過程,一天一天,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現在。

思想枯竭的時候是經常有,但越是那個時候越是突破的時候,沒有思路了,就在不斷地學習中,和與大家的交流中,去尋找靈感,尋找價值,提煉出來再分享,由於許多的觀點來自於生活和實踐,比較接地氣,那種貼心的感覺也就從此而來。

比如今天我想說這個話題,就是最近在和一些朋友的交流中感覺到的,可以說是很有代表性的問題。

最近總有朋友拿著自己得到的或者買到的一些配方,讓我來看一看是不是靠譜,應該從哪裡修改等等。

但這樣的任務總是讓我誠惶誠恐,因為我非常瞭解配方的地域性是很強的,各位朋友來自四面八方,都有各自區域的口味特點,我對那個配方的修改可能真不是最正確的。

學習香料配方,想要入門,應該知道的4個關鍵字

於是也只能從原理上和基礎上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結果呢?還好吧,或多或少給朋友們提供了一些幫助,可能是因為現在流傳的忽悠式配方太多,而大家的鑑別能力又有限的緣故。

但從中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並且是個原則性問題,朋友們在理解配方的時候,大多把食材本身和香料組合理解成兩個部分,認為香料和調料等是在食材做熟過程中,去加上一些點綴。

可以說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誤解,如果跨不過這道門檻兒,我們的香料學習就很難登堂入室,我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因為我自己就有著切身的教訓,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原本我也認為,香料調料和食材是兩個部分,我們就是在那食材的基礎上用一些增香和調味的東西再點綴它一下,這可能就是一個配方的產生。

結果後來透過深層的研究和多年的實踐,我發現這完全是一個錯誤,香料組與食材本身的關係,是內外協調,平衡統一的關係,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兩個區域性。

為了說明這個觀點,我對於香料和食材的關係,總結了4個字:引、帶、提、修;具體說就是引出香味,帶出本味,提出正味,修正異味,從而達到一個整體的效果。

學習香料配方,想要入門,應該知道的4個關鍵字

要領會這些,我們可以先簡單體會一下,我們喜歡的那些香料,本身有什麼味道?答案是除了自帶的香氣之外,嚐起來大多沒什麼味道,即使有也不是令人愉快的,我們很難想象,嚼上幾個八角桂皮,能得到什麼美食的享受。

而食材呢,只是煮熟或者燒熟等,也很難說有什麼誘人的效果,所以烹調由此產生,香料與調料的使用由此產生。

美食的享受從何而來?是來自於各種屬性的香辛料,與各種屬性的食材的合理搭配,再加上各種調料的定味,才有那個最終效果。

它們是內外呼應的關係,不同的食材,不同的目的也要合適的方法才能達到協調的效果,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比如桂皮能帶出很多肉類的香味和甘味,小豆蔻能帶出很多食材的清爽香味,肉蔻在修正異味的基礎上,還能提出肉類深層的香氣等。

豬肉用八角、桂皮、砂仁;雞肉用桂皮、白芷、良姜等,都是這種協調關係的體現,就像我們常說的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樣,都是同一個道理。

舉個例子,我原來隨手做過一個7味香料的滷雞腿組合,當時的情況是,食材是新鮮雞腿,異味小,鮮味足,而雞腿由於自身帶有脂肪少,肌肉多,雖肉質好,但後香味不足,食用的人是我家的老人和孩子等,不能帶辣味,所以要求的效果是突出本味的清香型。

學習香料配方,想要入門,應該知道的4個關鍵字

根據這些條件,我配出的香料組是八角4克,良姜3克,桂皮2克,小茴香1。5克,蓽撥1。5克,白芷1。3克,山奈1。3克,香料用量為食材的1-1。2%,加上一些調料的定味,最後達到的是本味突出的清香口感,那麼假設是做麻辣雞腿呢,就又是一種組合了。

其實我今天只是初步提出了這麼一個觀點,要想把這些說明白可能還需要很多探討和實踐,但無論任何學習,一個正確的起點總是重要的,“引、帶、提、修”這麼四個字,實際上都是很多年積累後的感悟,如果能讓大家在學習中少走些彎路,我的心願也就達到了!

自然門美食e道哥 一個致力於替大家學習的,草根美食愛好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