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溼氣重,還在傻傻地拔罐?中醫一個外敷法,健脾祛溼有一招

入春之後,人沒什麼大病,但就是早起不適,這兒疼那兒酸的,而且臉色發黃、色斑不斷,白天容易犯困,晚上失眠、多夢、刷牙噁心想吐,還經常手腳發涼,這得小心,很可能是身體裡有寒溼!

可別小看了寒溼!身體裡的寒溼不除,時間久了,失眠頭暈、口腔潰瘍、便秘等問題都會接踵而來,嚴重者還可能引起,脾胃,肝膽,腸道等問題。

溼氣重,還在傻傻地拔罐?中醫一個外敷法,健脾祛溼有一招

女人就更受罪了!現代都市“十個女人九個溼”,溼氣重不僅會影響身體機能,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夫妻生活。天一冷,你就跟冷血動物一樣,手腳冰涼,腰痠腿軟,面色蒼白,精神狀態變差,身體質量降低。

吹空調,吃冰冷食物,飲食不節、居處潮溼,都是加重人體內溼氣的元兇。如不能及時排出,就會困在你的身體裡從而造成隱患。

【溼氣重有什麼表現】

●面板油膩,頭髮油膩,脫髮;

●口乾,口苦,口臭,痰多,嗓子不清爽;

●便秘,大便不成形、黏黏,小腹隆起;

●虛胖,減肥後易反彈

●白帶多,私處潮溼,瘙癢

●四肢乏力、睡不沉易疲憊,總是睡不夠

而在國內流行的除溼方法中,拔火罐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但經常拔火罐會耗傷人體正氣,嚴重的還會適得其反,還容易損傷面板,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黃帝內經》中,有“水飲”“溢飲”“水腫”等對身體內水分的描述詞彙;

到了東漢時期,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首次提到了“痰飲”的概念,指的是蓄留在腸胃之間的水分;

隋唐時期,巢元方所著的《諸病源候論》中提出了“百病皆為痰作祟”的觀點;

唐朝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提出了“五飲”之說,將體內的溼氣劃分的更為細緻、明確。

脾運化水液功能減弱,會使得水液在體內的停滯,形成痰飲、水腫。這些停滯的水液就是我們俗稱的內溼,就是我們重點要祛除的。

所以說脾氣不足就會引起溼氣。而健脾是祛溼的根本,健脾祛溼首選外敷肚臍貼

溼氣重脾胃不好,脾胃不好,老中醫推薦臍療法——肚臍貼

肚臍也叫神闕穴,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的經穴,與經絡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中醫稱之為十二經絡之根、呼吸之門。

用艾絨、桂圓、花椒、香葉、厚朴、香櫞等,晚上睡覺前敷在肚臍上,第二天取下來就可以。

首先,在這裡面,艾絨、桂圓、花椒可以通經活絡、溫經止血、消除寒氣,專門針對脾胃寒的問題,將體內寒氣散出去,再給脾胃注入一股陽氣。補心脾、益氣血,脾胃虛就要先健脾,讓脾胃恢復他的運化之力。

其次,這種方法不會直接經過脾胃,又因肚臍的面板比較薄,就有較強的吸收和傳導能力,間接傳輸到脾胃,這也就證明了肚臍的吸收藥效之強。不會有後顧之憂!人到中年,脾胃不好,溼氣重,睡眠質量差都推薦試一試,養生之道,貴在堅持!

現在,工業化的今天,這個方子已經規模化生產,如果有人嫌自配麻煩,或者不會配比,也可以選擇成品

溼氣重,還在傻傻地拔罐?中醫一個外敷法,健脾祛溼有一招

肚臍貼盒裝 10貼/盒

檢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