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周愛民:又到蠶豆飄香時(散文)

周愛民:又到蠶豆飄香時(散文)

周愛民:又到蠶豆飄香時(散文)

一個轉身,夏天翩然而至,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了起來。

市井小民離不開一日三餐,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總得有人料理,光顧超市採買果腹之物也便成為經常,一盆清水泡著的鮮蠶豆,孤寂地藏在不起眼的角落裡,引起我的注意,與這款美味食材的邂逅,勾起許多兒時的回憶。

蠶豆屬於豆科、野豌豆屬,別名南豆、胡豆、佛豆、聽名字感覺這就是個舶來品。透過查閱資料,知道它還叫羅漢豆、蘭花豆、堅豆、大豆等,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據宋《太平御覽》記載,蠶豆由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中原地區。最早關於蠶豆的記載是三國時代《廣雅》中出現胡豆一詞,在浙江省吳興縣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曾有蠶豆的出土。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說:“豆英狀如老蠶,故名蠶豆”。

最早知道蠶豆,我們四川老家叫胡豆,是奶奶做四川豆瓣醬時的食材之一。將成熟的蠶豆去皮,晾乾,簸箕內鋪上厚厚一層稻草,鋪上一層擦乾水分的鮮南瓜葉,葉上放上蠶豆瓣,再覆蓋上一層稻草,上面苫上一層棉被,一週後,經過時間的浸潤,找個響晴的好天氣,發酵好的豆瓣閃亮登場,與之將提前剁好的二荊條辣椒醬、食鹽、姜蒜末攪拌均勻,裝缸封壇,一切再次交給時間。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棒子麵窩頭、紅薯麵餅子蘸上奶奶做的豆瓣醬,那便是人間至味,日子也便更有滋有味起來。奶奶的味道,陪我度過了溫馨的童年時光。

周愛民:又到蠶豆飄香時(散文)

作為華北油田最後一批隨礦子弟,我們舉家搬遷來到華北油田總部所在地任丘,除了一些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外,一罈四川泡菜水、一缸四川豆瓣醬也隨之落戶任丘。家的味道始終陪伴在我身邊,每週帶到學校的一玻璃罐辣椒醬,點綴著我的求學生涯,伴我度過還需要糧票、菜票吃飯的高中生活。於是在書本中,在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中瞭解到了茴香豆,還知道了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種寫法,那時涉世未深,“溫兩碗酒,來一碟茴香豆”最是人間好滋味,心甚嚮往之。對“多乎哉,不多也”的孔乙己只當個笑話看。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嚐遍生活的酸甜苦辣,直到把自己也活成了一個笑話,回頭再看孔乙己,終究對他重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曾經穿著許久不洗的長衫站著喝酒的孔乙己,最後一次離開時,是坐著用手慢慢走去的。之後的兩年再也沒出現過。”魯迅先生的最後一句話,令人潸然淚下。他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蠶豆可以煮著吃、炸著吃、炒著吃。汪曾祺老先生筆下的蠶豆有眾多吃法,記憶最深的是將老蠶豆浸水生芽,再加鹽及香料煮熟,就成了一道下酒菜。老蠶豆炒來吃更佳,有“酥蠶豆”和“鐵蠶豆”兩種。油炸可做“蘭花豆”,還有上海老城隍廟的奶油五香豆,蘇州的油酥豆板,四川的怪味胡豆,不勝列舉。據所謂的專家說,蠶豆這種食物的功效與作用之一就是健腦益智,對快老年痴呆的我大有裨益,並且常吃蠶豆據說還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緩解高血壓、延緩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防癌抗癌、益氣健脾等功效,只能姑妄聽之、一笑置之。

周愛民:又到蠶豆飄香時(散文)

好吃不懶做的我,將新採買的蠶豆用清水清洗乾淨,倒入高壓鍋裡,加入適量的水,只放入鹽,高壓鍋上汽後4分鐘左右端離火源自然冷卻。將嫩茴香莖部切掉,只留羽狀葉,切寸斷,加入食鹽、生抽、白胡椒粉、芝麻油碗中拌勻。將煮熟的鹽水蠶豆趁熱拌入,一道美味可口自創的“劉氏茴香豆”大功告成。切記不要加醋,否則翠綠欲滴的茴香葉就變成了黃色枯枝狀葉片,影響品相。趁熱上桌,茴香甘甜,蠶豆軟糯,嘴裡一抿,就軟綿綿散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吃,在氤氳的蒸氣裡,品嚐“劉氏茴香豆”,也算是閒情逸致吧!

生活本就多滋多味,人生亦如是。如今已近知天命之年,我仍舊喜歡讀書,閒時也舞文弄墨,因此也讀過一點書,也寫過一些長長短短反響不一、體裁各異的“豆腐塊”,常年案牘勞形,落了個頭禿齒搖耳背眼瞎腿瘸,也算是未老先衰吧。但日子總得一天一天過下去,是做錚錚傲骨的“鐵蠶豆”,還是做香甜軟糯的“酥蠶豆”,抑或是隻做奶奶豆瓣醬的配角“豆瓣”,誰的選擇更好更對,沒有標準答案,箇中滋味只有自己去品嚐咂摸。

生活原本就是這樣,謹以此為記!

周愛民:又到蠶豆飄香時(散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