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愛上火,口腔潰瘍,一味藥、一穴位,一夜見奇效

愛上火的人,多由虛寒起,火在上,寒在下,今天分享一味藥,外用,有奇效

中醫認為,在人體內有一種看不見的“火”,它能產生溫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推動生命的程序。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火則生、無火則死,火在一定的範圍內是必需的,但超過正常範圍就是邪火了,就會表現出病症,統稱“上火”。

中醫講火,要分實火和虛火,實火是體內真正的火熱較多。

而現代社會,實火的人並不多,

絕大多數的上火,都是虛火

,而所謂的虛火,實際就是由於寒溼所引起的。

《黃帝內經》記載,熱病者皆傷寒,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這句話指出“寒為熱病之因”,體內寒邪過盛,身體就會表現出熱症。

就是說,體內寒氣太重,就會把熱排斥在外,而火性炎上,就會出現上火症狀。

虛火的本質,說白了,就是寒!最根本原因就是

火不歸位

比如,口腔潰瘍。口腔潰瘍,俗稱“口瘡”,是口腔內科疾病中最常見的病症,它像傷風感冒一樣多見。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過潰瘍的經歷。

臨床上說到的口腔潰瘍,多是指複發性口腔潰瘍,有人給它總結了四大特點,即“紅、黃、凹、痛”:潰瘍周圍會紅腫,潰瘍表面是黃色,

中間凹陷,通常較痛。它往往會反覆發作,有時一次能長出十幾個,火燒火燎的疼,但它有自限性,到一定時候會“不治而愈”。

中醫認為,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患者多由於正氣虛弱、陰陽失衡,導致虛火上炎所致。

一穴一藥,引火下行

很多人總是習慣性地認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上火了,就該趕緊敗火。

但在多數情況下,這些方法恰恰適得其反。

其實很簡單,一句話,實火用瀉法,主要是清熱、降火,很容易就解決了;

虛火,最好的方法就是引火下行。也就是下面的水(陰分)足了,火(陽氣)自然就會受到牽制,不會上升太過。

吳茱萸

是一味聞起來有辛味兒,吃起來很苦,有熱性的中藥。

在這裡,主要介紹它的外用方法。中醫外治法源遠流長,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具有“簡、便、廉、驗、療效迅速、使用安全”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其基本原理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卷三十二·吳茱萸》記載有:

口瘡口疳,吳茱萸末,醋調塗足心,一夕愈”。

《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是這樣記述的:“又咽喉口舌生瘡者,以茱萸末醋調貼兩足心,移夜便愈。其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蓋亦從治之義。”

吳茱萸10克,研細末,醋調為糊狀,睡前用膠布敷於湧泉穴,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次日起床時取下。

可治療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一般外敷24小時後潰瘍面開始縮小,疼痛明顯減輕,大部分在3天左右治癒。

愛上火,口腔潰瘍,一味藥、一穴位,一夜見奇效

吳茱萸

首載於《神農本草經》,

辛、苦、熱,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溼的功效。吳茱萸雖性大熱,但能引熱下行。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身體上,不同的穴位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湧泉穴是人體位置最低的穴位

功擅主降,是升降要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足少陰井穴,

中醫認為有

從陰引陽、引火歸元的作用

吳茱萸外敷湧泉穴可引熱下行,寧心安神,既可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又可使藥物經面板由表入裡,循經絡傳至臟腑,發揮藥物的作用,以調節臟腑的氣血陰陽,扶正祛邪。

而醋為酸性,有助於增強吳茱萸的藥效,增加其引熱下行、安神定志的作用。

總而言之,醋調吳茱萸外敷湧泉穴可以引火歸原,調動身體的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