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自然-醫學》背靠背研究:腸道菌群對免疫療法還有這種關鍵作用!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免疫療法的問世,徹底改變了很多癌症的治療格局。像晚期黑色素瘤等極具侵襲性的惡性腫瘤,

原本是無藥可治的絕症,現在可以得到長期控制

,很多患者的生命得以大大延長。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並非所有患者都能從免疫療法中獲益。同樣以黑色素瘤為例,

目前不到半數的患者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積極反應

,對於剩下的患者而言,免疫療法的作用則十分有限,

有些患者甚至壓根兒沒有反應

《自然-醫學》背靠背研究:腸道菌群對免疫療法還有這種關鍵作用!

圖片來源:123RF

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患者對癌症免疫療法的反應可能與一個重要因素有關:

因人而異的腸道菌群

每個人的腸道中都生活著數量超過10萬億的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這些菌群的組成既受到宿主遺傳因素的影響,也可以透過飲食、益生菌、抗生素或糞便移植來改變。同時,

腸道微生物組是免疫系統的調節劑

,腸道菌群發生變化時,也會影響人體免疫系統的作用。

《自然-醫學》背靠背研究:腸道菌群對免疫療法還有這種關鍵作用!

圖片來源:123RF

日前,《自然-醫學》雜誌同時上線兩篇論文,指出了

黑色素瘤患者對癌症免疫療法反應與腸道微生物組之間有複雜的相互作用

,對於未來制定更好的免疫療法策略可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自然-醫學》背靠背研究:腸道菌群對免疫療法還有這種關鍵作用!

第一項研究指出,對於接受免疫療法的黑色素瘤患者來說,

“有害”的腸道細菌可能比有益的細菌具有更大影響

研究人員分析了患者治療前的腸道微生物群組成與接受抗PD-1抑制劑治療後的臨床結局,透過計算機建模技術確定哪些細菌與更好的治療反應或更差的治療反應相關。

生物資訊學分析表明,

在治療開始約一年後,腸道微生物群成為治療反應的主導因素

,並且阻礙治療的微生物發揮的作用似乎大過增強治療的微生物。

他們發現,與有利反應相關的細菌僅限於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門(Firmicutes)毛螺菌科、瘤胃菌科的物種;而革蘭氏陰性菌與炎症宿主腸道基因特徵、血液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例增加以及不良結果有關。

《自然-醫學》背靠背研究:腸道菌群對免疫療法還有這種關鍵作用!

另一項研究中,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從英國、荷蘭和西班牙五個佇列中招募了數百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

透過大規模宏基因組學分析,確定患者腸道菌群特徵與免疫療法反應的關聯

研究人員檢查了患者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之前的糞便樣本,對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組進行測序。隨後,透過機器學習分析了患者腸道微生物組與他們對免疫療法的

總體反應率(ORRs)、無進展生存期(PFS)

之間的聯絡。

研究結果表明,

人類腸道微生物組在免疫療法反應中的作用似乎比過去以為的更為複雜

。因為他們觀察到不同佇列涉及到了不同的細菌物種。儘管鑑定出有三種細菌(Bifidobacterium pseudocatenulatum,Roseburia spp。以及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存在看起來與更積極的免疫反應有關,但沒有一個微生物物種可以作為生物標誌物在所有佇列中完全一致。

分析結果還顯示,

腸道菌群本身受到患者體質,藥物使用(例如抑制胃酸分泌的質子泵抑制劑、抗生素)和飲食模式(如植物性飲食、地中海飲食)等因素的強烈影響

,這些因素也影響了腸道菌群與臨床免疫反應之間的關聯。

“在亞組之間,

基於健康腸道菌群的患者,生存率幾乎翻了一倍

。”研究負責人之一、倫敦國王學院的Tim Spector教授說,“這項研究強調了對於接受免疫療法的患者來說,

良好的飲食和腸道健康對生存機會有潛在的影響

。”

儘管這已經是同類研究中目前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人員指出由於腸道微生物組因人而異的特性,有必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來找出腸道微生物的哪些特徵更有可能直接影響免疫療法的積極反應,從而制定新的個體化療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