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發作性睡病”嗜睡也是一種病?看看中醫怎麼治!

什麼是嗜睡?

嗜睡是一種神經性疾病,它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發生。嗜睡是一種過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發作。這些睡眠階段會經常發生,且易發生的時間不合時宜。

簡而言之一句話——此種病人容易出現一種症狀,就是白天睡意過多

為何談及中醫療法?

“發作性睡病”嗜睡也是一種病?看看中醫怎麼治!

目前現代醫學對於嗜睡症沒有很好的辦法。而祖國醫學可能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或者思路。

中醫認為,治療嗜睡需要辨證論治,用純中藥治療本病,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療效。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先賢記載認識這個疾病——多寐(嗜睡)——

《靈樞。寒熱病》篇說:“陽氣盛則,嗔目,陰氣盛則瞑目”說明了嗜睡症的病理主要在於陰盛陽衰。

《脾胃論 ,肺之脾胃虛論》“脾胃之虛怠惰嗜臥”《丹溪心法、中溼》:“脾胃受溼,沉困無力,怠惰嗜臥”。

亦有病後或高齡陽氣虛弱,營血不足睏倦無力而多寐者。

中醫對嗜睡(多寐)的認識簡單介紹——

“發作性睡病”嗜睡也是一種病?看看中醫怎麼治!

古代先賢認為——

多寐多是由陽虛陰盛、氣血虛損、溼邪困脾所致。

《內經》認為睡眠現象和陰陽二氣有關,清醒是陽氣盛的表現,入睡是陰氣盛的結果,多寐的病機是陽虛陰盛。

金代李東垣觀察到多寐常見於脾胃虛弱的患者。

清代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認為多寐屬心脾兩虛。

清代何夢瑤《醫碥》則認為多寐可由熱邪引起。

從中醫角度解釋這一些認識——

多寐的病因有陽氣虛衰、脾胃氣虛、溼邪困阻、瘀血阻竅、痰熱內蘊的不同。

陽氣虛衰多見於稟賦不足,老年或久病的患者,脾胃氣虛多由思慮勞倦所致。此外,久居溼地,感受外溼,或過食生冷瓜果,損傷脾胃,導致內溼;或久病血行不利,或外傷導致絡脈瘀滯,均可引起多寐。

在諸多病因中,以陽虛與溼困最為多見。陽虛則陰盛,故懈怠嗜臥;溼困則清陽不升,疲睏多寐。

中醫對於嗜睡的辨證分型介紹——

“發作性睡病”嗜睡也是一種病?看看中醫怎麼治!

先來總結下——多寐實證易治,虛證見效較慢。(參考百度百科)

陽氣虛衰:

證見精神疲憊,終日嗜睡,懶於言語,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脈沉細無力。

治宜益氣溫陽。

若兼見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甚或健忘,屬髓海不足,治宜益腎填精,偏腎陽虛者用右歸丸,偏腎陰虛者用左歸丸。

脾氣不足:

證見精神倦怠,嗜睡,食少,面色萎黃,四肢無力,舌苔薄白,脈虛弱。

治宜益氣升清。

溼邪困脾:

證見頭重如裹,昏昏嗜睡,肢體沉重,胸悶泛惡,納谷減少,大便稀溏,舌苔白膩,脈濡。

治宜燥溼健脾。

痰熱內蘊:

證見精神萎頓,形體肥胖,晝夜嗜睡,胸悶痰多,舌苔厚膩,脈滑。

治宜化痰醒神。

瘀血阻竅:

證見頭昏頭痛,神倦嗜睡,病程較久,或頭部有外傷史,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

治宜化瘀通絡。

膽經鬱熱:

證見多寐,口苦,小便色黃,舌質偏紅,苔少,脈弦數。

用修元醒神法。若證見虛實錯雜,則當權衡其主證與兼證,確定治療措施。如氣虛夾痰,益氣為主,兼以化痰;陽虛夾瘀,溫陽為主,兼以化瘀;念高髓海不足,兼痰瘀阻竅,益腎填精為主,參入化瘀通絡之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