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3《生物技術與工程》複習提綱

選擇性必修2《生物技術與工程》複習提綱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1章發酵工程

1。1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

一、 發酵與傳統發酵技術

1。 發酵: 人們利用微生物, 在適宜的條件下, 將原料透過微生物的代謝轉化為人類所需要的產

物。

2。 傳統發酵食品——腐乳:

(1) 原料: 豆腐。

(2) 參與發酵的微生物: 酵母、 麴黴和毛黴等, 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黴。

(3) 物質變化: 蛋白質 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毛黴是怎樣將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的?

提示: 毛黴產生的蛋白酶將蛋白質分解。

3。 傳統發酵技術:

(1) 概念: 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 或利用前一次發酵儲存下來的麵糰、 滷汁等發

酵物中的微生物進行發酵、 製作食品的技術。

(2) 特點: 以混合菌種的固體發酵及半固體發酵為主, 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4。 下列食品是傳統發酵食品的是 。

豆腐 腐乳 醬油 香醋 豆油 泡菜

豆豉 饅頭 米酒 豆漿 酸奶 米飯

二、 嘗試製作傳統發酵食品

(一) 製作泡菜

1。 菌種來源: 植物體表面天然的乳酸菌。

2。 原理: 無氧的情況下, 乳酸菌將葡萄糖分解為乳酸。反應簡式: C 6 H 12 O 6 2C 3 H 6 O 3 (乳酸) +能量。

3。 方法步驟:

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3《生物技術與工程》複習提綱

4。 結果分析與評價:

判一判: 結合泡菜的製作原理和過程, 判斷下列實驗分析的正誤:

(1) 用水密封泡菜壇可以保證乳酸菌發酵所需要的無氧環境。(√ )

(2) 隨著發酵時間的延長, 泡菜中乳酸含量逐漸增加, 所以泡菜醃製時間越長越好。(×)

提示: 當乳酸含量為 0。 4%~0。 8%時, 泡菜的口味、 品質最佳, 如果發酵時間過長, 乳酸含量過高,

口味不佳, 還需考慮亞硝酸鹽含量的問題。

(3) 製作泡菜時配製的鹽水可以直接使用。(×)

提示: 鹽水應該煮沸冷卻後再使用。

(4) 蔬菜和香辛料不能裝滿泡菜壇, 只能裝八成滿。(√ )

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 試從泡菜的製作過程分析亞硝酸鹽產生的原因。

提示: 泡菜是新鮮蔬菜經過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發酵製作而成的, 蔬菜中的硝酸鹽在某些微生物

的作用下被還原成亞硝酸鹽。

(二) 製作果酒和果醋

1。 菌種:

(1) 製作果酒菌種: 新鮮水果果皮表面附著的野生酵母菌。

(2) 製作果醋菌種: 醋酸菌。

2。 原理和反應簡式:

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3《生物技術與工程》複習提綱

3。結果分析與評價:

判一判: 結合果酒和果醋的製作原理和過程, 判斷下列實驗分析的正誤:

(1) 在製作果酒過程中, 發酵液中有氣泡產生, 因此發酵瓶需要排氣。(√ )

(2) 在製作果醋時, 發酵液變渾濁, 液麵會形成白色菌膜。(√ )

(3) 在製作果酒過程中, 只有酵母菌進行發酵, 沒有其他微生物生長。(×)

提示: 葡萄皮上除酵母菌外, 還有其他雜菌, 所以發酵過程中, 有多種微生物參與。

(4) 在製作果醋的過程中, 酵母菌的酒精發酵被抑制。(√ )

(5) 在製作果醋的過程中, 需將瓶蓋開啟為醋酸菌提供氧氣, 蓋上紗布以減少空氣中塵土等雜

質的汙染。(√ )

三、 傳統發酵食品的品質

1。 由於菌種差異、 雜菌情況不明和發酵過程的控制缺乏標準等, 會造成發酵食品的品質不一。

2。 工業上大規模生產時, 通常會透過微生物培養技術獲得單一菌種, 再將它們接種到物料中進

行發酵。

知識點一 泡菜的製作

1。 菌種——乳酸菌:

(1) 代謝型別: 異養厭氧型, 有氧存在時, 無氧呼吸會受到抑制。

(2) 結構特點: 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是原核生物。

(3) 生殖方式: 二分裂。

(4) 種類: 種類很多, 常見的有乳酸鏈球菌和乳酸桿菌。

2。 製作泡菜的材料選擇:

(1) 泡菜壇要選擇透氣性差的容器, 以創造無氧環境, 有利於乳酸菌發酵, 防止蔬菜腐爛。

(2) 選擇新鮮蔬菜: 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 若放置時間過長, 蔬菜中的硝酸鹽易被還原成亞

硝酸鹽, 增加泡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3。 泡菜發酵過程中乳酸菌、 乳酸和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分析:

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3《生物技術與工程》複習提綱

4。 泡菜製作過程中四個注意問題:

(1) 鹽水的比例和使用方法:

鹽水比例適中: 食鹽用量過高, 乳酸菌發酵受抑制, 泡菜風味差; 食鹽用量過低, 會導致雜菌

大量繁殖, 泡菜腐敗。

鹽水要煮沸後冷卻使用: 鹽水煮沸有兩大作用, 一是除去水中的氧氣, 二是殺滅鹽水中的細

菌。冷卻後使用是防止入壇蔬菜表面帶入的微生物被高溫殺死。

(2) 蔬菜裝至八成滿, 不能裝滿泡菜壇:蔬菜剛入壇時, 其表面帶入的微生物, 進行發酵產生較

多的 CO 2 , 蔬菜裝至八成滿, 可以防止發酵液溢位。

(3) 壇蓋邊沿的水槽中要注滿水, 並經常補充, 以保證乳酸菌發酵所需要的無氧環境。

(4) 發酵溫度和時間的控制: 若溫度過高, 則易滋生雜菌; 若溫度過低, 則發酵時間延長。時間過

短, 會造成細菌大量繁殖, 亞硝酸鹽含量增加; 泡菜的發酵時間長, 亞硝酸鹽含量低, 但是發酵

時間過長, 乳酸含量過高, 口味不佳。

5。 進一步探究: 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1) 原理: 在鹽酸酸化條件下, 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後, 與 N-1-萘基乙二胺

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2) 方法: 比色法。將顯色後的樣品與標準顯色液進行對比, 估算亞硝酸鹽含量。

(3) 過程: 配製溶液製備標準顯色液製備樣品處理液比色。

知識點二 果酒和果醋的製作

1。 製作果酒和果醋的菌種和發酵條件的比較:

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3《生物技術與工程》複習提綱

【特別提醒】 發酵過程中關注“兩個變化”

(1) 果酒發酵過程中酵母菌數量和酒精含量的變化:

菌體數量的變化: 發酵初期, 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 大量繁殖。發酵中期形成無氧環境, 酵母

菌數量增加緩慢, 最後達到穩定。發酵後期由於酒精含量較高, 可能會導致酵母菌大量死亡。

酒精含量的變化: 發酵初期, 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 酒精含量很低。發酵中期, 酵母菌進行無

氧呼吸產生大量酒精, 酒精含量增加。發酵後期, 由於酒精含量升高, 大量酵母菌死亡, 酒精含

量不再增加。

(2) 果酒、 果醋製作過程中 pH 的變化:

果酒發酵時產生的部分 CO 2 會溶於發酵液, 使發酵液 pH 下降, 最後趨於穩定。

果醋發酵時產生的醋酸溶於發酵液, 使發酵液 pH 下降, 最後趨於穩定。

2。 製作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

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3《生物技術與工程》複習提綱

(1) 各部位的作用:

充氣口: 連線充氣泵充入氧氣(無菌空氣) 。充氣管下端要插入發酵液麵以下近瓶底處。

排氣口: 酒精發酵時排出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 CO 2 , 平衡容器內外壓力; 在醋酸發酵時排出

的是剩餘的空氣和醋酸菌代謝產生的 CO 2 。排氣管下端離發酵液有一段距離, 外部要彎曲, 並盡

量保證管口向下, 可以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汙染。

出料口: 便於取樣檢測, 及時監測發酵進行的情況或排出廢料。

(2) 該裝置的使用方法:

使用該裝置制果酒時, 應該關閉充氣口; 制果醋時, 應將充氣口連線氣泵, 輸入氧氣(無菌空

氣) 。

【特別提醒】 果酒和果醋製作成功的四個關鍵點

(1) 選擇新鮮的葡萄, 榨汁前先將葡萄進行沖洗, 再除去枝梗, 以防葡萄汁流失及汙染。

(2) 葡萄汁裝入發酵瓶時, 要留有大約 1/3 的空間: 目的是先讓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

耗盡瓶內 O 2 後再進行酒精發酵, 還可防止發酵過程中產生的 CO 2 造成發酵液溢位。

(3) 果酒發酵時要適時排氣: 防止發酵裝置爆裂。果醋發酵時要及時通氣:防止醋酸菌死亡。

(4) 嚴格控制溫度: 18~30 ℃利於酵母菌的繁殖和酒精發酵; 30~35 ℃利於醋酸菌的繁殖和果

醋的發酵。

3。 實驗現象及檢測:

(1) 實驗現象:

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3《生物技術與工程》複習提綱

(2) 檢測:

酒精發酵: 果酒發酵後取樣, 可透過嗅味和品嚐進行初步鑑定, 也可以利用酸性重鉻酸鉀與

酒精反應出現灰綠色來檢測酒精。

醋酸發酵: 可透過觀察菌膜的形成、 嗅味和品嚐進行初步鑑定, 也可透過檢測和比較醋酸發

酵前後的 pH(可用 pH 試紙) 做進一步的鑑定。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