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華為現金牛痛失負責人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趙晉傑

十一假期最後一天,靜默多天的華友會諮詢培訓群,這個由華為離職人員構成的群聊,被一條訊息瞬間啟用:華為運營商BG總裁兼企業BG總裁丁耘,意外去世。

根據華友會會長俞渭華介紹,丁耘是在跑了28公里後,因為突發心臟問題而去世。

華為官方也於7日晚釋出訃告,證實丁耘因突發疾病,於7日凌晨不幸去世,享年53歲,但訃告中並未說明丁耘是否因長跑而引發的心臟疾病去世。

截至目前,華為心聲社群首屏頁面已經變為黑白,華為管理層資訊頁面中有關丁耘的介紹也進行了黑白處理。

丁耘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場合是在9月20日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當時,以華為企業BG總裁身份亮相的丁耘,還在大力宣揚華為企業業務的最新戰略,即在助力客戶數字化轉型中,從原來的先有技術再去適配場景,轉換到根據真實場景再去適配相應技術。

伴隨2020年“915”美國禁令正式生效,手機業務增長停滯之下,華為消費者BG被按下增長暫停鍵,三大BG中的運營商BG和企業BG地位愈發重要,開始承擔起華為當下輸出現金流的重擔。

8月22日華為內網傳出的《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檔案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特意強調,ICT基礎設施仍然是華為的黑土地糧倉。

根據2022年上半年財報,華為營收3016億元,同比下滑5。8%。其中,運營商BG收入1427億元,同比增長4%;企業BG收入547億元,同比增長27。5%;終端BG(原消費者BG)收入 1013億元,同比下滑25。3%。

繼2021年運營商BG時隔三年重新超過消費者BG後,運營商BG收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進一步擴大,在2022年上半年達到47。3%,消費者BG佔比則進一步下滑至33。6%。企業BG收入在2020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後,正在成為華為內部增長最快的業務。

隨著丁耘的意外離世,不得不迎來新一輪人事調整的華為,其運營商BG和企業BG的發展也將橫生波折。

A

只從成功團隊選拔幹部,這是任正非給華為劃定的幹部提拔原則之一。

正是由於當年負責的軟交換產品的成功,丁耘由此獲得了提拔契機,一步步走到了華為產品線總裁的位置,並基於此逐漸掌管起企業BG和運營商BG兩大核心業務。

同樣從無線業務中挑選出來的另一個優秀幹部代表,還有餘承東。丁耘意外去世前,兩人無疑成為任正非的左膀右臂,一個統領運營商BG和企業BG,一個負責消費者BG和智慧汽車業務。

但在兩人走向華為管理層的道路上,也並非一帆風順。

與餘承東同歲的丁耘,晚前者三年加入華為。1996年,27歲的丁耘離開中興加入華為的C&C08萬門機研發部。

當時的華為還是一家年收入不及百億元的中小公司,談及選擇華為的原因,丁耘表示,“感覺在華為我只需要關注客戶,專心做事就行,自然有人會考慮我的待遇和發展,其他的都不用我擔心,不用考慮站隊伍跟對人。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大家就會力出一孔。”

但2001年的丁耘和餘承東都迎來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因為研發問題導致呆料、死料、廢料問題突出,時任專案研發主管的丁耘,被頒發了一塊由於設計缺陷問題造成很容易被汙染、汙染之後就自動撥號的使用者板,餘承東則被頒發了一塊無線的呆板。

根據丁耘的回憶,這場研發呆死料頒獎“質量大會”,成為華為體系刻骨銘心的一次經歷,併為後來華為內部IPD(整合產品開發)等流程的推行打下了基礎。

從挫折中順利走出的兩人,先後成為華為不同階段的現金牛業務負責人。

2018年,在餘承東帶領下,華為消費者BG首次超過丁耘負責的傳統現金牛——運營商BG,年收入份額達到3489億元,佔比48。4%;並在2019年將這一份額擴大到54。4%,成為華為集團新的現金牛。

短短三年時間,華為營收結構再次洗牌。2021年,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2815億元,佔比44。2%)再次超過消費者業務(收入2434億元,佔比38。2%),成為集團第一大收入支柱。

丁耘的管理職權,也在這一時期內進一步加重。

2022年1月,華為釋出人事任命,丁耘擔任總幹部部長、企業BG總裁,同時仍兼任運營商BG總裁,原總幹部部部長、企業BG總裁彭中陽,調任戰略預備隊總隊長。

三個月後,丁耘職位再次變動,由常務董事更換為華為監事會副主席。根據官方介紹,監事會是華為最高監督機構,代表股東行使監督權,其基本職權包括領袖管理、業務審視和戰略前瞻。

與丁耘同期調整的還有郭平和孟晚舟:孟晚舟升任華為輪值董事長,進入公司最高決策層,並繼續擔任副董事長及CFO;郭平則卸任輪值董事長職務,調任公司監事會主席崗位。

“所有的組織調整都是為了業務。”華為前人力資源副總吳建國對此分析稱,組織架構變動的一大核心原因是華為現在沒錢了,當下華為需要快速實現新的業務的成長,尤其是面對消費者業務從2020年4829億元暴跌至2021年2434億元的殘酷現實,華為到了“找到一些點快速通關的時候了。”

B

在這條快速通關的路上,華為開始四面出擊,運營商BG和企業BG更是成為變革重點。

“讓黑天鵝在我們的咖啡杯裡面游泳。”這是任正非在華為內部經常提及的一句話,作為不確定性的代名詞,華為希望自己能夠更好地管理好這隻黑天鵝。

為了彌補消費者BG因美國禁令所帶來的發展不確定性,2021年底,華為學習谷歌,開始組建大軍團作戰,深耕B端市場。截至6月份,華為已先後成立三批共20支軍團。

在5月底的第三批軍團成立大會上,時任華為監事會副主席的丁耘在現場強調,各軍團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開放進取,“一切為了勝利,一切為了前線,讓打勝仗的思想成為一種信仰。”

為了進一步拓展B端市場,上任企業BG總裁後的丁耘,新動作不斷。

8月底,華為聯合3萬家生態夥伴,共同發起了全國首個基於數字賦能的828 B2B企業節,丁耘希望藉此為中小企業搭建一個創新發展平臺,其業務場景覆蓋企業辦公、財務管理、安全服務、智慧製造、資料處理等等。

藉助雙11、618,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獲得了銷售額的大幅增長,在國信證券分析師唐策看來,丁耘顯然也希望透過人為造節,拉動華為企業業務的收入增長。根據第一財經報道,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曾表示,未來五年,華為中國政企收入將從100億美元走向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00億元。對於2021年收入剛剛破千億的企業業務來說,意味著企業業務需要保持每年30%左右的增速,這對丁耘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為了進一步擴大收入來源,華為同樣盯上了身處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

根據MarketsandMarkets報告,全球數字化轉型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5215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12475億美元,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為19。1%。

在2022年華為全聯接大會上,丁耘宣佈,未來三年,華為將面向全球夥伴持續投入3億美元,以豐富數字生態建設。

隨著丁耘意外去世,華為眼下亟須解決的不確定性,無疑又多了一條。

華為現金牛痛失負責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