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車企抱怨電池太貴,寧德時代喊冤!利潤都進了誰的口袋?

“動力電池成本佔到汽車總成本的40%、50%,甚至到了60%,並且在不斷增加。我現在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近日在宜賓舉行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語出驚人。

車企抱怨電池太貴,寧德時代喊冤!利潤都進了誰的口袋?

動力電池成本居高不下,這並非新鮮事兒,但這個話題終於擺到明面上來重點探討,這就有意思了。其實,不只是廣汽,包括吉利、長安等行業龍頭,也都在抱怨動力電池價格過高,一場動力電池大會,愣是成為了一場“訴苦”大會。

只不過曾慶洪是個“耿直boy”,直接點名道姓,似乎並不給寧德時代一點兒面子。天下車企苦動力電池久矣!但敢於點名“炮轟”寧德時代,可不是誰都有這個底氣。

車企抱怨為電池廠商打工

在這次講話中,曾慶洪直言,由於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價格一再上漲,車企承壓不小,“目前除了特斯拉的新能源整車廠都是虧損的,都沒有錢賺”。

短期內看,這種局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的觀點為例,他說,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500萬-600萬輛,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千萬輛,電動化趨勢一日千里,但與此同時,汽車電動化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就包括原材料短缺和價格飛速上漲,鎳鈷鋰仍然依存海外。

車企抱怨電池太貴,寧德時代喊冤!利潤都進了誰的口袋?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就談到,供應鏈保供壓力很大。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嚴重影響了產業的發展。他提出,應該加強上游礦產資源的開發,同時注重對於報廢電池的回收和迴圈利用。

也不只是此次論壇,今年以來,但凡車企的老闆們坐到一起就會聊動力電池漲價的事情。今年3月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就曾表示,動力電池漲價幅度“超出想象”。

車企抱怨電池太貴,寧德時代喊冤!利潤都進了誰的口袋?

俄烏衝突發生後,油價上漲了不少,不少新能源車主慶幸躲過油價上漲一劫,但更多的準車主發現,新能源汽車也快買不起了。資料顯示,新能源汽車出現多次漲價潮,涉及車企已超過二三十家。

錢真的都進了供應商口袋?

有意思的是,這麼多車企都在抱怨“沒錢賺”,那麼,產業鏈上的錢都被誰掙走了呢?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動力電池大會的演講中,也對曾慶洪的“點名”作出迴應,他將問題歸咎於上游原材料的資本炒作給動力電池產業鏈帶來了短期的困擾,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石油焦等鋰電池上游材料均出現價格暴漲。

車企抱怨電池太貴,寧德時代喊冤!利潤都進了誰的口袋?

事實果真如此?根據財報資訊,寧德時代一季度主要財務指標均低於市場預期,其中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23。62%至14。93億元;毛利率同比大跌11。8個百分點至14。48%,創歷史新低。

其實,不只是寧德時代,今年以來,動力電池企業普遍陷入營收增長但利潤下滑的窘境。

車企抱怨電池太貴,寧德時代喊冤!利潤都進了誰的口袋?

5家A股上市的動力電池公司一季度財報顯示,除了寧德時代外,國軒高科、欣旺達、億緯鋰能、孚能科技營收均保持增勢,同比增幅超過100%,但無一例外的是,利潤均出現下滑,孚能科技更是處於虧損狀態。

億緯鋰能在財報中提到,“在上游材料價格急劇上漲、經營面臨巨大壓力的前提下,公司未採取激進的價格策略”。

與之對應的是,鋰礦龍頭業績炸裂,例如,盛新鋰能上半年業績預告,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26億-29億元,同比增長793。9%-897。04%。這資料,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車企抱怨電池太貴,寧德時代喊冤!利潤都進了誰的口袋?

動力電池廠商也非常著急,不得不大舉進軍礦業。今年4月,寧德時代以8。65億元,在“亞洲鋰都”江西宜春拿下一處鋰礦探礦權;去年9月,花了19。2億元,收購Millennial Lithium Corp。全部股權。其它4家差不多也按照這樣的思路在行動。

主機廠多方式切入動力電池領域

作為汽車生產最核心的“鏈主”企業,車企自然不甘心一直為動力電池廠商乃至更上游的礦產公司打工。

“為顧客買便宜一點的車,保證電池供應鏈安全穩定是各車企實現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曾慶洪說,未來,廣汽埃安30%的高階電池將自研自產,而70%的中低端電池由外部電池企業代工。

車企抱怨電池太貴,寧德時代喊冤!利潤都進了誰的口袋?

按照廣汽“十四五”規劃,廣汽埃安2025年銷量目標為60萬輛,希望能實現市佔率位居新能源車市場前三,至少達到10%。

車企抱怨電池太貴,寧德時代喊冤!利潤都進了誰的口袋?

一邊是自研自建電池,一邊是加快對外投資。今年3月,廣汽埃安自研動力電池試製線打樁開建,專案總投資3。36億元,預計於今年年底建成。此外,廣汽資本已投資數十家企業,其中就包括了中創新航。2019年,中創新航正式成為了廣汽的供應商,2020、2021年已一躍成為廣汽集團的第一大供應商。

不只是廣汽,長城、吉利、小鵬、理想等汽車企業也在積極透過自研、自建、合建、入股等方式切入動力電池領域。

儘管自建電池很難說能夠滿足車企自身需求,但保證供應鏈安全至關重要。同時,透過深度參與產業鏈的研究,更好地瞭解動力電池生產各個環節、知悉成本,進而有利於車企靈活地與供應商進行“磋商”。

愛點評

從被動力電池廠商卡脖子,到對高階動力電池進行自研,主機廠不得不把動力電池的活兒也幹了。

儘管寧德時代在成本、技術、供應穩定性等方面的有著天然優勢,車企短期內也難以撼動,但後起之秀加速擴充產能後,仍會對其業績造成衝擊。

車企抱怨電池太貴,寧德時代喊冤!利潤都進了誰的口袋?

以比亞迪為例,據統計,目前已建成及規劃中的電池生產基地共有19座,合計產能達421GWh。而寧德時代2025年前的產能佈局,約在520GWh左右,規模優勢的領先有限。整體上來看,動力電池企業要想獲得暴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