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這個潮汕澄海的小夥子,靠這道菜出名,登上《舌尖上的中國》

大家好我是鄉里人講故事,今天來講一個潮汕汕頭澄海小夥子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叫阿哲,靠一道蠔烙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一起來看看吧。

這個潮汕澄海的小夥子,靠這道菜出名,登上《舌尖上的中國》

眾所周知,汕頭是粵東沿海城市,改革開放之初的經濟特區之一,澄海是汕頭的下轄區,這裡海產豐富,其海鮮聞名遠近,許多外地食客還有專門坐飛機過來品嚐碼頭附近的海鮮大排檔的美味的呢。

阿哲是一位大排檔攤主的兒子,每天早晨固定到市場採購新鮮食材,由於父親的職業是廚師,經常為農村置辦酒席,阿哲從小耳濡目染,對烹飪對食材也有自己的理解。阿哲與父母經營著一個檔,以海鮮出名,招牌菜是蠔烙。

這個潮汕澄海的小夥子,靠這道菜出名,登上《舌尖上的中國》

蠔,也叫牡蠣,極鮮的一種海產,潮汕人把生蠔清洗乾淨,用薯粉(澱粉)打漿攪拌煎制,再淋上雞蛋液煎熟,撒上香菜,裝盤,蘸著魚露。薯粉打漿跟蛋液的包裹是為了防止生蠔油煎過程中縮水,變得不再鮮嫩,加上漿液跟雞蛋之後,蠔烙變得外焦裡嫩。

這個潮汕澄海的小夥子,靠這道菜出名,登上《舌尖上的中國》

生蠔本身就非常新鮮,加上魚露提鮮,真是鮮上加鮮。薯粉和雞蛋包裹著生蠔,外面焦脆,生蠔細嫩,著實是人間美味。在潮汕汫洲,諸多農村人均是以蠔為生,這裡產出的蠔小而肥,是潮汕蠔烙的代表。

這個潮汕澄海的小夥子,靠這道菜出名,登上《舌尖上的中國》

蠔烙雖然美味,但是,由於生蠔太過新鮮,也有腸胃不好的人吃完容易鬧肚子。

阿哲有四個姐姐,這種家庭在潮汕較為常見。就是家裡有幾個女兒,最小的是弟弟,由於種種原因,使得上一代潮汕人特別是農村人對生男孩極其看重,於是有了阿哲這樣的家庭。

這個潮汕澄海的小夥子,靠這道菜出名,登上《舌尖上的中國》

潮汕的種種生意或者說手藝,又講究手把手教學,言傳身教,於是父子與師徒的多重身份的這種關係,存在與眾多潮汕手工藝行業或者種種生意人家庭中。

這個潮汕澄海的小夥子,靠這道菜出名,登上《舌尖上的中國》

阿哲畢業於廣州某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原本以為會在大城市大展宏圖的他,最終敗給現實,體會到了學校與社會的巨大落差,也感覺到了在外打拼的艱難。從潮汕小農村走出去,到中國南方第一大城市,即使最終受挫回家,這過程本身也是收穫。

回到家給父親打下手的阿哲從頭開始,由於家庭孩子眾多,阿哲以前甚至都沒洗過碗,但生活需要他從頭開始,接觸油火,接觸柴鹽,他每天都在學習,每天都在進步。總有一天,他會接過父親衣缽,獨當一面。

這個潮汕澄海的小夥子,靠這道菜出名,登上《舌尖上的中國》

眾所周知,潮汕人擅於經商,很多潮汕農村人即使去外地讀了書,最終也會由於種種原因回鄉,很多人寧願自己辛苦地創業也不願意給別人打工。這可能就是潮汕人的一種特製,無論時代怎麼變,這種特質世代延續。

阿哲的故事,相信在別的人身上也會發生。很多人由於家庭原因,從小到大接觸一種事物,接觸久了由於不理解等等因素就會開始排斥,開始想要遠離它。冥冥之中好像天意安排,命運就像早已刻在生命中一樣,兜兜轉轉,最後還是讓你靠近它,瞭解它,最後守護它。

這個潮汕澄海的小夥子,靠這道菜出名,登上《舌尖上的中國》

能夠登上舌尖,這便是是對蠔烙這道傳統潮汕小吃的肯定,同時也是對阿哲的肯定。書不會白讀,過往的經歷,也不會徒勞無功。說不定隨著爐火的烹飪,慢慢煎熬,把過往故事的種種,都融入了食材,化作這世間百味。我們每個人就像是不同的食材,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火候。

這個潮汕澄海的小夥子,靠這道菜出名,登上《舌尖上的中國》

那些在異鄉漂泊的人兒,你們是否也開始想念家鄉的美食?堅持自己的夢想,不要怕從頭來過。祝福大家。大家想吃家鄉的什麼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