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人生有所成就,需要警惕大腦的“快感陷阱”

【免責宣告】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人生有所成就,需要警惕大腦的“快感陷阱”

“人們之所以領悟不到宇宙的秘密,是因為他們習慣於將自己桎梏在眼見為實的牢籠裡,不允許自己盡情想象,大膽假設,從而掩蓋了直覺的光芒。

人生有所成就,需要警惕大腦的“快感陷阱”

簡單的快樂必然來去匆匆,

持久的幸福則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這一切的秘密,

都藏在

多巴胺

內啡肽

上。

多巴胺與快感

1、多巴胺是什麼?不是什麼?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它將興奮及開心的資訊傳遞,也與上癮有關。阿爾維德—卡爾森等三人研究多巴胺而獲得諾貝爾獎。

多巴胺代表快樂嗎?並非如此。

有研究表明多巴胺獎賞通路的本質是獎賞,而不是快樂。動物飼養員鄧師傅的回答:

獎賞是什麼?獎賞就是你做了一次後,你會想做第二次。一般來說,我們獲得獎賞都是有實質性的反饋的,比如一個蘋果,那麼這個蘋果的味道和觸感等等物理性質資訊在轉換為神經資訊後與獎賞系統相勾連,產生了突觸可塑性的變化,你就知道蘋果是好吃的而去吃蘋果。

快感真是來自快樂的時刻嗎?更多研究發現,多巴胺的效用產生於期待獎賞,而不是獲得獎賞。多巴胺≈ want,所帶來的是渴望和幻想。

在給猴子糖水的實驗中,多巴胺細胞的放電活動 (spiking activity),在猴子獲得糖水獎勵(R)時顯著增加。

接下來,Schultz 使用經典的巴普洛夫條件反射實驗,在給猴子糖水前1秒鐘播放一個聲音來提示猴子。在猴子習慣了這一關聯後,他一聽到提示音就會期待糖水。而多巴胺細胞的活動變成了在聽到提示音(CS)後增強,因為這一提示預測未來的獎勵。注意,在實際獲得糖水時,多巴胺活動不再增強,因為糖水獎勵已經被預測到了。

人生有所成就,需要警惕大腦的“快感陷阱”

2、多巴胺的副作用:成癮的痛苦

可以對比一下現在的手機上癮,我們很多時候只是在不停的點開“下一條”,即使很累也捨不得放開。這就是多巴胺的獎勵機制在告訴你,“下一條會很爽”,當你強迫自己放下手機,你會覺得很焦慮,多巴胺只是讓我們對下一個充滿期待而已。

成癮痛苦的生理心理原因有哪些?

成癮(英語:Addiction)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即使這些行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續重複。這種行為可能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造成,重複這些行為也可以反過來造成神經功能受損——Wikipedia在獎勵機制中,內啡肽,腦啡肽,內源性大麻素等屬於“胡蘿蔔”型,而多巴胺則屬於“大棒”型。

前三者給人們帶來的是獲得後的滿足感,而多巴胺給人帶來的則是獲得前的飢渴感。動物其實都很懶得,“大棒”讓動物保持想要吃到胡蘿蔔應該有的高度興奮的精神狀態(別以為興奮就是快樂!你被食肉動物追殺的時候就非常興奮)。

而“成癮”則是完全另一回事。即使是在使用成癮源時,它也只給你飢渴感,卻不給你滿足感。或者說,它讓你產生的飢渴感遠大於滿足感。即誤導你的大腦做出錯誤的判斷。以賭博為例,賭博的成癮機制就在於讓人誤以為“下一把我一定能贏錢”,然而並不,從長期來看,賭博的目的就是讓賭徒輸得精光。

更重要的是,在成癮性行為中,我們雖然興奮、想不斷要更多的刺激,但是我們那時候並非快樂著。在一個用電刺激快感區域來“治療”同性戀的實驗中,儘管在類似的實驗中人類被試報告“想要更多的刺激”和“引起性慾”,但Kent Berridge 閱讀“治療”過程中的採訪記錄卻發現,卻從未有被試說過“電擊的感覺很好”或“按下按鈕會覺得舒服”這樣的話來直接表達快感。

另一種情況下,例如強迫症患者在做重複動作的時候,多巴胺系統保持興奮,併產生獎賞。結果顯然是痛苦的。

一遍遍地刷微博、知乎的過程中,我們真的很開心嗎?顯然不是。我們只是在尋求獎賞,我們只是被興奮著的獎勵系統奴役驅使而已。如同沙中覓水,在乾燥無比無窮無盡的沙礫中苦苦汲取那並不存在的水分。那種對快感的追求是一種“渴”,在沙漠中不斷翻尋水分,反而越來越渴。

每次上網找刺激的電影看,玩刺激的動作遊戲,過後都有相同體驗。

人生有所成就,需要警惕大腦的“快感陷阱”

內啡肽與成就感

內啡肽(endorphin)亦稱安多芬或腦內啡,是一種內成性(腦下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鎮痛劑。利用藥物可增加腦內啡的分泌效果。內啡肽類似於是成就感,內心寧靜。

內腓肽可以幫助人保持年輕快樂的狀態,所以內腓肽也被稱之為“快感荷爾蒙”或者“年輕荷爾蒙”。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羅傑.吉爾曼發現,人體產生內啡肽最多的區域以及內啡肽受體最集中的區域,居然就是學習和記憶的相關區域,因此內啡肽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加深記憶。腓肽能夠調整不良情緒,調動神經內分泌系統,提高免疫力,緩解疼痛。內腓肽的激發下,人能順利入夢,消除失眠症,並使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讓免疫系統實力得以強化。

內腓肽可以對抗疼痛、振奮精神、緩解抑鬱;還能讓我們可以抵抗哀傷,創造力勃發,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充滿愛心和光明感,積極向上,願意和周圍的人交流勾通。

透過上述描述,大家是否感受到,這些內啡肽的功效與我們在做完了一天該做的事情時心情和感受相似呢?此時的我們,內心充實,平靜,對自己認可,對未來充滿信心。

人生有所成就,需要警惕大腦的“快感陷阱”

逃離快感陷阱,迎接內啡肽的世界

在上癮行為中,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耐受性閾值的提高。所以吸毒的人需要持續提高劑量,才能獲得與之前相同的感受。

與之相反,禁慾反而能讓人快樂的。其根本原理是耐受性閾值的降低。禁食一天,味覺變得更靈敏,吃到嘴裡的食物味道可被放大。修行、持戒的部分意義是減少大腦中過多的多巴胺受體,以減少被大腦獎賞機制的控制而做出身不由己的上癮行為。許多人覺得修行者是自討苦吃,不理解耐受性閾值降低的意義。

多巴胺和內啡肽在愛情中的作用有何不同?多巴胺是瞬間的心動,內啡肽才最長久。在轟轟烈烈地愛過之後,我們需要另外一種愛情物質endorphin(內啡呔)來填補激情。內啡呔的效果非常接近於另外一種毒品——嗎啡,是一種鎮靜劑。可以降低焦慮感,讓人體會到一種安逸的、溫暖的、親密的、平靜的感覺。雖然這並不能讓人激動和興奮,但這種溫馨的感覺一樣能使人上癮。一般來說當一個婚姻存在的時間越長久,這種狀態也就會越牢固。這裡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夫妻雙方已經習慣了內啡呔所帶來的寧靜。看來讓愛情歷久長新的關鍵就在於在激情物質消退之前,分泌出足夠多的內啡呔。

如何獲得內啡肽呢?關於運動豆瓣:促進內啡肽分泌的方法:

內啡肽因此也被稱為“快樂激素”或者“年輕激素”,它能讓人感到歡愉和滿足,甚至可以幫助人排遣壓力和不快。專家提示:並非所有的運動都可以產生這種效果。內啡肽的分泌需要一定的運動強度和一定的運動時間,才能使它分泌出來。現在一般認為,中等偏上強度的運動,比如健身操、跑步、登山、羽毛球等,運動30分鐘以上才能刺激內啡肽的分泌。長期堅持體育運動的人常在運動後感到心情舒暢,就是由於運動促進內啡肽分泌的緣故。如果有一天不去運動,內啡肽分泌減少,人會變得無精打采。

原因是在長跑的過程中,有一個奇妙的“極點”。在那個點之前,人會感到非常疲憊;一旦越過了那個點,身體就又會充滿了活力,就又會感到振奮。這是因為當運動量超過某一階段時,體內便會分泌腦內啡。這時,繼續跑步就變得輕鬆了。

不旦跑步、爬山、打太極拳等運動會提高內啡肽的分泌量,冥想、靜坐、瑜珈等修行也會提高內啡肽的分泌量。有些人乾脆把這些“修行者”叫做內啡肽體驗者。在這種鍛鍊方式中,內在的欣快感是他們的“高峰體驗”。另外,深呼吸也是分泌腦內啡的條件。我們在緊張的時候,做一下深呼吸,就可以放鬆我們的緊張情緒。氣功運動中,也可以透過長時間的深呼吸,讓我們入靜。

內啡肽的產生是很吝嗇的,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

寒窗12年的學子考上理想的大學,接到通知書的那一刻,抽取血樣,內啡肽的含量一定超標。辛苦了一年的農夫,看到碩果累累的果樹豐收在望的景象,歷經磨難久別重逢的情侶,當見到心愛的人的那一刻,內啡肽一定洶湧澎湃。內啡肽的產生是體力和精神雙重努力的結果,它帶給我們的歡愉,寶貴而稀少。

我相信大家都有過在成癮快感(玩遊戲、沉迷上網、通宵看刺激的電影等)過後巨大的後悔,空虛感,失落感。覺得自己浪費了時間,沒有做正事。

對和我一樣“對未來有所期許”的人來說,不努力一定很焦慮。多巴胺並不會帶來快感,只是大腦“再來一次”的獎勵機制在驅使奴役著你。它帶來的是焦慮,而不是快樂。

我們都曾經渴望成為萬眾矚目的天之驕子,最好不用付出努力,如小說主人公一般透過奇遇獲得一切,然後享受生活。然而,一步到位獲得無窮快感之後,會怎樣呢?《美麗的新世界》主人公說:

“成為人類,必須要有值得奮鬥,抵抗,去努力爭取的東西。但是現在我們擁有了一切,唯一能做的,僅僅是等待時光的流逝。”

如果一件事開始就很痛苦,人本能就會逃離。真正可怕的是那舒適歡愉表象下的危險。

內啡肽是神奇的,真正的幸福是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人類在基因層面決定了就只對感受的變化敏感,對絕對水平值很容易適應。所以,要獲得長期的幸福,我們所追求的不是一次性的巨大成功,而是持續的進步。

文源:全息宇宙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