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這裡凹陷代表脾虛了!趕緊調!

穴位養脾

穴位不僅可以治病,也可以診斷疾病。

《黃帝內經》中記載“實則必見,虛則必下”。專家解釋為身體上的許多實證和虛證,都會在穴位上出現凹或凸的變化,當我們身體處在虛證的時候,對應的穴位常常會出現凹的表現,就像地下水不足時,地面會塌陷。

脾虛的明顯凹點是足三里!

這裡凹陷代表脾虛了!趕緊調!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即四指寬度,脛骨外一橫指處。

摸足三里發現凹陷時,通常提示有脾氣虛問題,常伴有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腹瀉便秘等症狀。

用艾灸足三里來調理脾虛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

麥粒灸足三里的方法

影片來源網路

請在WiFi下觀看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堅持艾灸這個穴位,可以解決90%的疾病!(陳老師親人演示)”,“vid”:“v0348e7rhc6”,“img”:“http://puui。qpic。cn/vpic/0/v0348e7rhc6。png/0”,“desc”:“”})

把艾絨放在掌心,搓成小麥粒大的灸柱;

用棉籤蘸著酒精、水或者凡士林塗在足三里穴位上,把灸柱放在穴位上;

點燃線香,然後用線香把小灸柱點著,燃燒到有痛感了趕緊把它按壓。連做5次,做完一條腿再同樣方法換另一條;

如果用來治病,一天操作一次,一次也不過5分鐘左右;如果是用來保健,一週操作兩三次即可。

【溫和灸】

不懂麥粒灸的朋友,可艾條溫和灸兩側足三里,每穴各灸15分鐘,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具體灸量看體質。

除了足三里,也可艾灸或點揉中脘穴、脾俞穴、太白穴、陰陵泉、三陰交等穴,養脾健脾祛溼效果都不錯~~

藥、食健脾祛溼

溼邪有寒熱之分。

寒溼的人舌苔白、膩口淡,甚至感到甜,在同樣的室溫比別人易感到冷,喝熱水感到舒服。

對於寒溼者,可以使用健脾益氣、溫陽利溼的法,如參苓白朮散、理中湯、苓桂術甘湯等。可以常吃利水除溼或芳香化溼的食物或藥物,如鯉魚、茯苓、扁豆、薏米、白蔻、砂仁、橘皮等。吃少許辛辣、溫熱的食物也可以起到散寒祛溼的作用。

溼久困於體內,就會鬱久化熱,變成了溼熱。溼熱者舌苔黃、厚、膩,口乾口苦,大便黏滯不爽,小便黃。

對於溼熱者,治療的重點則為清熱仁湯,平胃散、連樸飲、茵陳蒿湯、葛根芩連湯等。此外,還可以吃些苫瓜、西瓜、番茄、黃瓜、綠豆、荷葉等,清暑利溼。

(注:以上藥物不可擅自服用,具體請諮詢當地中醫)

脾虛人飲食宜清淡、少油膩、少生冷,食物種類要多樣,進食宜定時、規律。雖清淡但是食物應富含營養,如魚肉、蛋、奶、優質的豆製品等。

四季脾旺不受邪

養脾還要保持好心情。喜悅輕鬆的心情對脾有益,嫉妒、憂慮、多思則對脾不利。

自古以來,中醫就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說法,脾號稱“後天之本”,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夠保持脾臟健康,那麼幾乎就可以避免所有的外邪,保持健康與美麗~

版權宣告:如有侵權請聯絡【神奇的穴點陣圖】公眾號刪除,謝謝。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文章

頂部